首页 > 改变人类生活的100大奇趣发明 > 第一章 电器类(11)

第一章 电器类(11)

2025-03-30 17:15:33

1981年索尼公司研制出不用感光胶片的电子相机―静态视频马维卡相机。

该相机使用了CCD薄片,分辨率仅为像素,首次将光信号改为了电子信号传输。

这就是当今数码相机的雏形。

此后数码相机成为了各大厂商关注的焦点。

1984年以后,松下 、COPAL、富士 、佳能、尼康等公司也纷纷投入了电子相机的开发工作,相继推出了自己的原型电子相机,数码时代来临了。

1988年富士与东芝在德国科隆博览会上,展出了共同开发的使用闪存卡的Pujixs数字静物相机DS-1P。

在此前后,富士、东芝、奥林巴斯、柯尼卡、佳能等相继发表了数字相机的试制品,但是这些试制品造价昂贵,体积庞大,因而没有商品化。

1990年,柯达公司推出了DCS100电子相机首次在世界上确立了数码相机的一般模式,从此之后,这一模式成为了行业标准。

这款相机还成功地应用在了尼康F3机身上,内部功能除了对焦屏和卷片马达作了较大改动外,所有功能均与F3保持一致,并且兼容大多数尼康相机镜头。

四年后,柯达公司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商用数码相机DC40。

相比以前各大公司研发的各类数码相机试制品,柯达DC40能够以较小的体积,较为便捷的操作以及较为合理的售价被一部分消费者接受,从而实现了数码相机的推广。

1995年2月,卡西欧公司推出了QV-10相机,立即轰动世界。

这款相机具有25万像素,分辨率为320×240像素,无内置闪光灯。

这种配置的相机在当时已经非常先进,可是售价仅万日元。

它的出现标志着数码相机的平民化,同时引发了第一场数码相机市场的热销风暴。

1998年,是数码相机发展最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很多百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成为主流,并且实现了低廉的价格。

与商用相机相比,专业相机的像素越来越高,感光度也越来越灵敏,同时价格也大幅上涨。

2005年佳能推出了专业单反数码相机EOS5D,采用了1280万像素的CMOS,以30000元人民币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数码相机从而进入了另一个档次的发展。

如今,适合不同消费人群,不同档次的数码相机琳琅满目,纷纷进入了人们的家庭。

VCD影碟机Video Compact Disc安徽现代电视技术研究所创建于1987年,专门从事广播电视领域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著名的科工贸一体化的研究所。

它在自动播出系统、硬盘播出系统等领域均有不凡的表现,尤其是VCD影碟机的成功研制,对现代播放系统做出了巨大贡献。

发明史话1992年,美国举办了一个国际广播电视技术展览会,会展上C-CUBE公司展出的一项不起眼的MPEG(图像解压缩)技术引起了当时安徽现代集团总经理姜万勐的兴趣,他意识到,用这一技术可以把图像和声音同时存储在一张小光盘上。

此后,他先后出资57万美元,于1993年9月,将MPEG技术成功地应用到音像视听产品上,研制出一种物美价廉的视听产品,这就是VCD影碟机。

同年12月,他又与美籍华人孙燕生共同投资1700万美元成立了万燕公司,各取了两人名字中的一个字。

VCD影碟机的出现标志着视听设备将进入中国的普通家庭,姜万勐经过调查发现当时中国市场上组合音响的销售量是142万台,录像机的销售量是170余万台,LD影碟机100万台,CD激光唱机是160余万台。

当时的LD光盘是四五百元一张,而VCD机的光盘价格最贵才四五十元,由此可以预测,VCD机每年的销售量将会达到200万台左右。

他当即拍板投入VCD影碟机的大量生产,除了生产影碟机,姜万勐还和几十家音像出版社合作,推出了九十多种影音碟片。

当时的万燕集团倾其所有,开辟了一个巨大的市场,也创立了一个良好的品牌。

作为现代影音技术发展的成果,VCD影碟机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这主要和光盘的压缩,数字解码技术有关。

1978年世界上第一张激光影碟LVD问世。

它采用模拟的方式记录视频、音频,光盘空间很大,因为还没有压缩技术,这也是画面非常有真实感的原因。

它的存储方式采用双面存储方式,而且还能双面播放,这种产品首次实现了激光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视频、音频信号的录放,开创了视频、音频录放数字化的新天地。

但是,它的价格昂贵,而且笨重。

1988年荷兰菲利普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CD─VPLAYER机。

随后日本也推出了自己的产品。

到了20世纪90年代,由于CD唱片和LD激光视盘价格均比较昂贵,不可能进入普通家庭,所以研制一种价格低廉,适用于普通百姓的影音播放工具成为需求。

中国安徽的万燕VCD就在这个时候诞生了,这种产品一推出就发展到了巅峰状态,人们以极大的热情来购买,可是很遗憾的是,当时中国国内的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因而没有申请专利。

最初,国内销售到国外的产品很多都被国外的公司当做样机进行解剖研究,最终国外的公司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品牌,等到万燕集团想到申请专利的时候为时已晚。

但是作为影音播放工具的先锋,安徽万燕的地位是不容抹煞的,他在现代科技史上有特殊的地位。

如今VCD和后来诞生的DVD都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的家用电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