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改变人类生活的100大奇趣发明 > 第一章 电器类(5)

第一章 电器类(5)

2025-03-30 17:15:32

完成了对玻璃泡的真空处理,碳化丝果然点亮了,但是持续时间仍然不长,应该选一种熔点较高的材料制成灯丝,他立即想到了白金,不过这种昂贵的金属并不理想。

他没有气馁,抛开失败的结果重新再来,先后对钡、钛、锢等熔点较高的金属进行了实验,效果都不满意。

他前后试验了1600余种材料,均不符合灯丝的要求。

实验工作陷入低谷,他焦虑不已,顺手去拉自己脖子上的围巾,却扯下来一根棉纱,他不由得眼前一亮,棉纱是不是可以当做灯丝呢?他立即把棉纱进行了碳化处理,没想到居然连续亮了13个小时,后来的试验又达到45个小时。

爱迪生研究电灯成功的消息传开后,轰动了整个西方世界,英国的煤气股票顿时大跌,人们意识到点煤气灯的历史结束了。

就在大家都向爱迪生表示祝贺的时候,爱迪生却并没有忘记实验。

他的助手问他为何还要继续实验,他说电灯亮的时间还不够长。

助手吃惊地问他45小时还不够么。

结果爱迪生的答案是1000小时。

点亮1000个小时的电灯当然好,可是用什么来做这种电灯的灯丝呢?爱迪生再次投入了实验,他先后实验了多种植物纤维,甚至连马的鬃,朋友的胡子都进行了实验,可是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灯丝。

有一天他无意中看到了一把扇子,扇子上的竹制扇骨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在放大镜下一看,大喜过望,立即把竹丝进行碳化,然后装进了真空灯泡,通上电,这次这盏灯泡竟连续不断地亮了1200个小时,他成功了。

为了找到合适的竹子,爱迪生派遣助手去世界各地考察,最后发现日本出产的一种竹子最合适作灯丝,于是便大量从日本进口。

同时,爱迪生又开设了美国第一家电厂,架设电线,人们使用电灯的时代到来了。

1906年,人们改用钨丝充当灯丝,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用的白炽灯。

测谎器Polygraph人物简介西萨重?隆布索(Ceuare Lombroso),意大利人,从事犯罪学研究,他长期研究罪犯的犯罪心理,之后研制成测谎仪,并成功侦破案件。

发明史话古代人们就试图发明一种能够验证人是否说谎的东西。

17世纪英国的一些地方通常给疑犯一片面包和一块奶酪,如果吞咽不下面包和奶酪,就被认定有罪。

这种测谎实验具有一定的合理的情绪心理学基础,说谎的人拥有和正常人完全不同的心理状态。

古人早已发现,人的紧张情绪常常可以从其干燥的嘴巴里唾液检验出来,这是由于紧张时唾液的分泌被减缓了。

现代测谎器正是在这种理论基础上发明的。

最早尝试利用科学仪器测谎的人,是意大利人西萨重?隆布索。

他在1895年研制出一种水力脉搏记录仪,通过记录脉搏和血压的变化判断嫌疑人是否与此案有关。

1945年,约翰?里德总结了前人的工作,设计出能检测血压、脉搏、呼吸和皮肤电阻变化以及肌肉活动的多参量心理测试仪,这台机器被称为里德多谱描记仪,即二代测谎仪,这种测谎仪是现代多参量心理测试仪的基础。

现代测谎器从人的四个生理方面的变化着手发明的,分别是:血压、心律、呼吸和皮肤电阻。

这四个方面的生理变化是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不易受人的意识的影响,因而能较好地反映人的情绪状态,在测谎过程中,将四种感应器导联在被测者身体的相应部位。

然后向他提出一系列的讯问:被测者在回答讯问过程中因情绪变化而导致的自主神经系统的生理变化就会被测谎器细致地记录下来。

测谎者根据记录结果就可分析被测者在回答相应问题时的情绪状态及其变化,并推知其说的是谎话还是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