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我的名字叫小薇(5)

2025-03-30 17:17:12

没想到现实中,我的大学生活竟是三点一线的:平时在学校里都得穿军装,上课要拍着队,喊着一二一的口号进教室;早晨起来以后,被子都要叠成方块状,晚上还统一熄灯……一切都是井井有条,非常严格。

不过在军艺的那四年大学时光里,也有许多值得记忆的事情。

有一次,我偶然从报纸上看见了一篇关于狠心父母抛弃刚刚出生三个月女婴的报道,报上女婴瘦小的身躯和因哭泣而涨红的脸让我看了分外心疼。

可是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能为她做些什么呢?想来想去,我决定从我的特长出发,为他们拍摄一部纪录短片。

我相信通过一部真正反映弃婴生活现状的短片能够起到警醒世人珍爱孩子的作用。

下定了决心之后,我几乎把课余时间全部都扑到了这件事上。

我去了北京怀柔孤儿院去探望在那里生活的孩子们,也尝试跟院长商议在那里拍摄这部短片,甚至连短片的配乐都已经写好,将它命名为《世上只有妈妈好》。

可惜的是,这部记录短片最终因为某些原因而未能如期拍摄。

尽管无法令人满意,好在过程是有意义的。

在探访那些孤儿的时候,我不再是隔山观火的旁观者。

在跟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切实体会到他们生活的状态。

同时也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现在回头来看,仍旧是特别怀念军艺的时光。

部队的这些生活虽然是苦,是单调,不过培养出的好习惯也让我受益终身。

那时候的生活是健康而有规律的,而且学校的学习氛围很好,那段时间我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

等到走出了学校,生活就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了。

可能哪天事多就得通宵达旦;也可能没事的时候,睡到天昏地暗才起床。

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静下心来看完一本期待已久的小说。

总之,生活不再像从前那样简单充实,难免多了几分浮躁。

从军艺毕业后,我去了中影集团,干起了幕后的工作。

包括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很不解,他们以为学表演的毕业之后都顺理成章地去当演员,当大明星。

其实对于明星这样的光环,我一直都不是那么感冒,更没有挖空心思地去想要如何成名。

我坦诚,在学习表演的时候难免也想过有一天能成为大明星,也做过片刻的明星梦。

但是当我走进中影公司,决定投身到幕后的时候,我已经彻底地从梦里醒来。

我知道梦总有会醒的一天,但是干一行爱一行却是把工作做好的前提。

我相信:能不能当演员,能不能当明星,这一切都得随缘。

如果有机会,成名了,成功了,这是上天额外的恩赐。

如果时机尚未成熟,也不能强求,还是得踏踏实实地好好工作,过个平凡的生活也是不错的。

谁知道我在做着最普通的幕后工作时,就有幸结识了刘镇伟导演,还能参与《机器侠》的演出呢?!总之,我从小就不是一个爱追星和爱做明星梦的小孩。

大家都有各自喜欢的明星,偶像也是各不一样。

但是我的偶像就特别了,他不论在哪,都能赢得全民的爱戴。

我喜欢HERO。

对,就是英雄。

偶像各有不同,但是英雄归根到底确是一样的。

他们是人类的朋友,他们为人类做出过各式各样的贡献,甚至肩负着拯救人类的使命。

不管是在现在,或者是在未来,英雄一定都能赢得所有人的认同。

这样我也很好理解,为什么全世界的人都爱拍英雄电影,也爱看英雄电影。

像《超人》、《蜘蛛侠》、《蝙蝠侠》这样的电影,随便哪个国家都是大卖,甚至电影中的主角往往还成为了全家人 的偶像。

《机器侠》里出现的雷锋机器人,李小龙机器人都是这样的全民偶像。

当我得知能和这样的英雄对戏的时候,心里这是有二十万分的欣喜。

我在拍《机器侠》这部充满想象和科幻色彩的电影时,时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未来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那时候是不是机器人已经成为了世界的主宰呢?对我这个科幻迷来说,我坚信未来世界一定存在各种各样的机器人。

他们甚至在世界上哪个不知名的角落,充当着某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哪怕是那些现在看起来不可思议的机器人,也都是有可能会存在的。

好比儒尔?凡尔纳写《海底两万里》的时候,我猜他压根没想到未来世界真的会有海底的潜水艇,外太空的飞船等等。

可是几个世纪过后,那时候所谓的科幻、假象已然全都成了真实的。

这就是科幻的意义所在吧!未来能走多远,只在乎现在我们能想的有多远!所谓没有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正是如此。

假如未来世界里确实存在机器人,我希望他们是人类的朋友。

我始终觉得机器人应该是为人服务的。

它存在的意义应该是为了提供人类更加方便的生活,以及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

如果机器人要在未来世界里彻底代替人类,让人成为他们的傀儡或俘虏,这我就没办法认同了。

想象一下,如果全世界都是这些冰冷的钢铁和机器,没有生命的气息,没有交流,没有温暖,地球就失去了它原来生机勃勃的本质了。

如果未来世界是这样的,那我宁愿回到人类最开始的地方。

或许远古时期的人们生活得很艰辛,要随时做好跟猛兽和自然搏斗的准备,但至少这世界是生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