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动画片和电影这两种影像世界的科幻外,我也喜欢文字间那个更为广阔的科幻世界。
《科幻世界》是我直到现在都非常爱看的一本杂志。
字里行间的科幻世界虽然不及电影有视觉冲击力,但是它给我营造的想象空间确实无限大的。
记得我读书的时候,每个月都盼着新一期杂志的到来。
上面的连载故事老把我看的心痒痒的,总是看完了这一回就迫不及待想知道后面的事。
眼看着新杂志快到的那几天,我一放学就去校门口的报刊亭问,杂志有没有到。
问多了,老板都记得我了,见我喜欢科幻类的东西,就常常推荐给我其他不错的同类的杂志和小说。
不过报刊亭老板一直疑惑的一点就是,通常去那买科幻杂志的都是男孩子,为什么我一个女生也这么着迷呢?从我接触的人来看,男孩和女孩眼中的科幻世界确实存在差异。
首先是男生和女生往往在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对爱的理解上各有不同。
比如说,女孩子往往需要一份能够被表达出来的爱,恨不得能把它挂在嘴边。
而男孩子往往是羞于表达的,不愿意时时刻刻把爱挂在嘴边,而更愿意默默的放在心里。
殊不知,其实彼此心里这份叫爱的东西却是一样重的。
就像在爱的世界里,不论男女老少,人人平等一样。
每个人都有追求爱与被爱的权利,甚至包括机器人。
《人工智能》里的大卫不就是爱的追随者吗?不管是单恋、暗恋,只要付出了真的感情,这份爱就是平等的,也是能打动人心的。
除此之外,男孩和女孩喜欢科幻的方式也是不大一样的。
像我最近就特别的迷《瓦力》,正在收集它的各种周边产品。
女孩子们可能对科幻中的人物形象和科幻故事本身比较感兴趣。
而男孩子们感兴趣的点可能是这个技术是怎么回事,甚至还会更深入的去研究科学方面的可行性。
现在,有许多人管我叫中国第一科幻女孩。
我真是又高兴又惭愧,我怎么会是中国第一科幻女孩呢?!在我眼中,中国第一科幻女孩要远远比我来头大呀!大家知道敦煌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吗?她们才是我心中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科幻女孩。
几百年前的中国人早就做起了科幻的梦。
这些壁画上的飞天女孩并没有翅膀,也不生羽毛。
她们借助云彩又不依靠云彩。
真正使她们飞天的,是自己飘曳的衣裙和臂间缠绕着的飞舞的彩带。
她们姿势优美的凌空翱翔,千变万化。
相比日后的科幻女孩,飞天绝对是更超前的。
她完全不依靠外力,只要轻轻舞动自己的衣袖,就能自由地翱翔在天地之间。
这是何等的潇洒!看一看敦煌的壁画,再想想咱们东方世界里整体的科幻观念,在气质上与西方的科幻世界是完全不同的。
咱们的科幻世界是格外浪漫的。
在那个触不到的宇宙里,可能有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也可能有嫦娥带着玉兔住在月亮上的广寒宫里。
而西方世界里的科幻去完全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新型机器的发明和创造在他们科幻世界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相较之下,我们大概走的是唯美轻逸的超现实主义路线,故事是天马行空的,情感是至关重要的,留给后人无数感人肺腑的动人传说。
而他们却走着以真实为前提的现实主义路线,每一个故事都得交代一下发生的时间和科学技术背景,比如故事发生在25世纪,或是在2046年。
又比如人们发明了人工智能技术等等。
于是科幻就成为他们发明火箭、宇宙飞船、潜水艇的原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