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小薇畅游科幻世界(7)

2025-03-30 17:17:12

我真心希望刘慈欣老师预言的这一天最好永远别来,或者晚一些再来。

我还是喜欢这个充满着人情味的地球。

不止是科幻小说,东、西方存在差异,就连科幻电影也是不大一样的。

大家在看到《机器侠》的时候,可能会不由自主的联想到《变形金刚》。

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它们绝对是不一样的。

就像《机器侠》宣传的那样,这是中国首部带有东方原素的功夫科幻电影。

影片里的太极机器人僵尸机器人,甚至是李小龙机器人,都和西方电影里可以变形的钢铁大怪物的陈规形象是不一样的。

除了这些机器人在身份上带有明显的东方味之外,就连对机器人的诠释方式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无数外国的科幻片里所看到的机器人都是电脑制作的,而《机器侠》的里机器人确是由真人扮演的,赋予了他一个更具体,更真实的形象。

如果给我一个在科幻世界里任意选择自己样子的机会,我希望自己是透明的。

在美国电影里《超人》总是在人们遭遇危险时出现,并给人以帮助。

我也希望能做那些助人为乐的事。

但是若要我以一个实体的形象出现在众人面前,我总归是会忍不住害羞脸红的。

那么假如我是透明的,那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只要有人遇到困难,我就随时出现在他们身边,给陷在麻烦里的人以最大的帮助。

这也是一种乐趣所在吧!著名的美国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他的书中提出了关于机器人的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或任人受到伤害而无所作为; 第二定律: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命令与第一定律相抵触时例外; 第三定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的存在,但不得与第一、第二定律相抵触。

我觉得这三大定律简直就是任何科幻小说或电影的金科玉律、至理名言。

我也非常认同阿西莫夫的这套理论。

在我的观念里,人创造机器人本就是期望机器人来为人类服务的。

如果在几百年,几千年之后,科学进步到能够赋予机器人以思想,而机器人又试图彻底取代人类的话,这无疑会是一场全宇宙的浩劫。

我始终希望机器人是服从于人的,或者人和机器人可以平等的相处。

只有这样,世界才会更美好,宇宙才会长期以往的和平下去。

毕竟,机器人它无论怎样发展,它始终是一个机器。

是机器就有它的使用寿命,是机器就存在有损坏的可能。

如果有一天,机器人的使用寿命到期了,那它原本的工作谁来做?又或者,机器人有一天除了故障,整个程序大崩溃,导致机器人性格突变,谁知道它们会不会发起一场可怕的战争呢?所以,机器人终究是不可以彻底代替人的。

因为人有机器人没有的思想和自觉。

我们知道在出现问题时,去思考如何解决。

而机器人一旦出现问题,还是只能按照刻板的程序走,无法灵活变通以适应当下环境、情况的变化。

哪怕有一天机器人有了人类的思维,那也同样是可怕的。

万一它们不能分辨善恶呢?万一他们不能分辨是非呢?在我没有拍《机器侠》之前,常常是站在观众的位置上思考问题,只要故事精彩好看就行。

而当我拍了《机器侠》之后,我感觉到自己仿佛参与到了这个科幻的虚拟世界之中。

既然参与其中了,也就不得不思考这个世界里的逻辑和道德。

不可避免的,也会对未来世界里的人和机器人相处的状态产生各种设想。

从前我觉得这些机器人啊,科幻啊,离我的生活真的很远很远。

拍完《机器侠》之后,我就像一夜之间顿悟了一样:啊,原来科幻离我的生活是这么近。

眼看这几年美国、日本等等一些国家在机器人制造的领域发展飞速,其他领悟也随着进步。

那这些技术研究发展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步就应该停下来,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的。

就像克隆技术,我们人类可以去克隆动物,克隆植物,但是所以科学家都不约而同的达成了共识:哪怕技术上达到了要求,也绝不克隆人。

现在不少人装上了假肢,也有人装上了人造心脏。

这些技术的发展也确确实实的造福于人类。

而那些装了假肢和人造心脏的人,他们是不是就有点像半机器人呢?之前我看到一篇报道里说,美国有人自己造了一个机器佣人。

第一天,机器人学着主人的样子,一只手拿两个杯子,结果掉了一个。

第二天,机器人就自己改变了想法,两只手一边拿一个杯子。

这个时候,机器人就不再是单纯地模仿主人了,它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

我觉得,发展科学技术的意义在于让人们生活得更好,为人类造福。

千万不要盲目地追求如何让机器人更仿真,甚至给机器人以人的思维。

这是全人类应该有的一种自觉。

《机器侠》里有句台词是这样说的:假如人是上帝创造的,而机器人是人制造的,人可以怀疑上帝,为什么机器人不可以怀疑人呢?这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最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