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此前对京师奇特的性风俗一无所知,所以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记述。
但他却遗漏了另外一种重要的独具中原汉人生活特色的风俗:缠足。
怀疑论者以此为依据,认为马可根本就没有到过中国,至少他没有到过京师。
对马可的这一缺漏,我们可以给出以下的解释:一是缠足的女子通常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马可没有见过。
还有一种解释是缠足的风俗在当时的京师已渐渐失去了影响力,而马可见过的那些在公共浴室和西湖上的欢场女子,因为要抛头露面,四处走动,所以她们没有缠足。
但是马可注意到京师有很多宦官,他们在南宋朝廷事务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
马可非常关注政务,尤其是京师被占领后,忽必烈汗出台的一系列政策。
攻占蛮子省后,大汗遂将其划分为九个行政区域,也就是九个小国。
虽然九个财大气粗的国王平日里呼风唤雨,但他们都向大汗称臣,而且每年会按时给大汗呈报其国内财政收入等各项事宜。
尽管各国的老百姓与身为占领军的蒙古军共处一地,但彼此之间倒也相安无事。
在马可看来,这是忽必烈汗治国的一种有效模式,也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大汗军中的步兵大多是汉人,而骑兵则都是鞑靼人。
鞑靼骑兵不习惯在潮湿的城市中生活,所以他们驻扎在相对干燥一些的地方,以便在坚硬的地面上训练骑术。
除了蒙古军,马可也算是一个侵略者,一个具有一定欣赏水平且有教养的心地善良的侵略者,但无论如何,侵略者就是侵略者,所以他只是醉心于厚重而古老的中原文化,对自己参与蒙古人发动的破坏和抢掠行为没有表示出丝毫的自责。
可以说,马可以一种较为文明和温和的方式扮演了侵略者的角色。
京师人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各种娱乐消遣活动,所以人们真正用于睡觉的时间并不多。
天还没亮,整个城市就已经开始活跃起来了。
有人称:每天清晨四五点的时候,寺庙和道观里的钟声就敲响了,山上的僧人走到街上,敲打手中的铁条或者木鱼,宣告新的一天的到来,他们还会向大家通报天气状况:多云、有雨或是晴天。
无论刮风下雨,僧人们日复一日,始终如此。
他们还要负责给大家通报当天将要举行的各种规模不等的朝廷招待宴会。
听到僧人的通报后,各个部门的官员、守卫官以及瞭望塔上的守卫会迅速奔赴自己的岗位。
在城内四处走动的僧人们除了负责给大家传达各种信息外,他们还要在每月的初一、十五或一些宗教节日化缘。
对于威尼斯人来说,这是司空见惯的场景,只不过在京师城其规模显得更大些。
京师人一般早上六点甚至更早就起床了,到了七点,天已大亮,报时的鼓声开始在整个城市上空回旋,城内的各种嘈杂声此起彼伏。
随着开道的锣声和惊堂木的敲击声,府衙的公务活动也开始了,一般当职人员是不能无故迟到或缺勤的,否则会遭到杖责。
中国的印刷术差不多要比欧洲人发明活字印刷早两百年,所以京师的印刷书籍和文字材料非常丰富。
在京师及其周围地区,有陶土活字、木质活字和锡活字,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雕版印刷术早已被京师人广泛用于印刷佛教经文和其他宗教书籍。
书法是中国文字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已有七千多个常用汉字,很多手抄书、印刷书籍和小册子同时风靡一时,深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