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金牌(4)

2025-03-30 17:17:42

虽然马可刚见到自己的父亲和叔叔时感到很陌生,但他们的历险故事却深深地影响了他,并决定了他今后的命运。

他特别喜欢听父亲和叔叔讲述丝绸之路以及蒙古人、蒙古包和马奶酒的故事。

最令马可神往的就是他们还见过不可一世的忽必烈汗,他觉得与忽必烈相比,威尼斯总督都有些相形见绌,马可渴望能和父辈一样成为一位旅行家,一位远赴东方的行者。

最后,尼科洛和马费奥决定带着十七岁的马可一起返回阿迦城等候教皇敕封的消息。

他们认为,这样一旦有了消息,他们就可以尽快拿到教皇的回复官文了。

他们并没有过多考虑是否能成功带回一百名智者和圣灯油,而是一心想带着小马可去给忽必烈汗复命。

如果说波罗兄弟第一次去蒙古帝国纯粹出于偶然,除了将自己的生意从一个地方转到了另一个地方再无其他目的可言,那么,这次他们的目的就很明确了。

他们身负重托而且不是以威尼斯共和国或者教皇使节的身份,而是作了蒙古帝国的大使。

忽必烈汗钦赐的金牌保证了他们在危机四伏的亚洲地区的人身安全,再加上他们精通蒙古语,这让他们充满了自信。

1271年春天,马可随尼科洛和马费奥一起离开威尼斯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辛的旅程。

马可在两年前刚刚见面的父亲和叔叔的陪同下,要远赴蒙古帝国去觐见一位神秘的统治者。

波罗一行加入了一个威尼斯商船队,他们会沿着亚得里亚海东海岸缓慢前行,沿途船队需要在一些熟悉的港口停靠来补充给养。

船队最初一直朝东南方向航行,后来分成五路驶向各自不同的目的地。

波罗一行人搭乘的商船的目的地是阿迦城,船上除了包括准备前去赴命的两位富有经验的旅行家和一位即将独立的翩翩少年波罗外,其他乘客都是去圣地和耶路撒冷的朝圣者。

被称作阿迦的这座要塞城市,13世纪曾被穆斯林和其他民族占领,给前耶路撒冷王国留下了痛苦的回忆。

城内被分隔成几个区域,各个区域都有来自像威尼斯和热那亚这样一些水火不容的国家的居民居住。

由于过往船只太多导致港口非常拥挤,所以很多船只被迫停靠在较远的地方,朝圣者们在这里重新搭船涌向去耶路撒冷的朝圣之路。

有两个人让城市面积狭小的阿迦城引以为荣。

一位是爱德华王子,这位曾联合蒙古人与嫡系十字军共同讨伐穆斯林的英格兰王子在武士的护卫下经常出现在阿迦城,另外一位就是教皇的使节泰奥巴尔多。

在阿迦城这个小小的天地里,爱德华和泰奥巴尔多·皮亚琴察彼此很熟悉,所以有人推断爱德华王子也认识波罗兄弟。

到达阿迦后,波罗兄弟马不停蹄地找到老朋友泰奥巴尔多叙旧,并提出想从圣墓获得灯油的请求,这次,泰奥巴尔多爽快地同意他们前往耶路撒冷购买圣灯油。

耶路撒冷有着辉煌的历史。

当年所罗门王在这里建立了圣庙,后来耶稣在此被钉上了十字架。

因为先知穆罕默德在这里与世长辞,所以穆斯林把耶路撒冷称为圣地。

从最初的罗马人到后来的穆斯林,征服者源源不断地来到耶路撒冷,不管是谁也不论其宗教信仰如何,所有人都会宣称这座城市非自己莫属。

所以当波罗一行来到耶路撒冷的时候,这座城市已经有了长达两千年的沦陷史,耶路撒冷的百姓对纷争与祈祷早已司空见惯,战乱业已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