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很早就发现,骆驼似乎有种奇特的第六感觉可以在沙漠中帮助旅行者。
公元3世纪,有位中国作家曾这么描写骆驼:它是一种很奇特的家养动物,背上有一个肉峰。
即便走在流沙中也是如履平地。
在危险的地方,它们更能发挥优势而且对于水源似乎有种与生俱来的敏感。
虽然骆驼身上发出的难闻的气味一直让他们难以适应,但马可与父亲和叔叔三人还是慢慢了解了骆驼的生活习性。
骑在驼背上时,马可感觉比刚开始时平稳了很多,不会再东倒西歪了。
一般情况下,一头健壮的骆驼能驮六百磅重的货物而且每天能走三十英里,所以在沙漠中,没有任何动物能与骆驼匹敌。
在驼背上度过了艰苦的几天之后,筋疲力尽、口干舌燥的旅行家们终于到达了他们行程中的第一个绿洲。
萨普甘城是一个美丽、富饶、物质充裕的小镇,只有在这里,马可他们才仿佛看到了生的希望。
在干旱的沙漠中,一排排白杨树苍翠的叶子显得特别富有朝气和活力。
当地产一种甜瓜,香甜可口,堪称世界之最。
据马可观察,当地人会把甜瓜晾干后切成像皮带一样的薄片,所以人们常年都能吃到甜瓜。
马可他们一直在沿着波斯境内的山区行走,不久就到了一个叫塔诺罕的地方。
刚刚步入成年的马可对女性产生了兴趣,他开始用大量的溢美和华丽之词来赞美女性,这点正好和鲁斯蒂谦叙事时的内敛含蓄形成了鲜明对比。
马可称塔诺罕的妇女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她们令马可意乱神迷。
他时时会想起那里的女人,但却未提及当地居民都是虔诚的穆斯林。
他甚至一改以往的写作风格,开始大量使用夸张的辞藻,这点足以说明沿途的经历使马可的世界观发生了一些变化。
马可还提到了塔诺罕附近的干树。
他并没有想专门给读者介绍这棵树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干树在基督教神话中出现过,而且在亚历山大大帝的传奇故事中,它还代表着一种神奇的力量和不朽的精神,所以马可特地臆想出生长在干旱地区的干树,不仅是出于对干树的仰慕之情,也是为了表示人类对树或者对大自然的一种原始崇拜。
为了表明自己曾亲眼见过干树,马可详细地对它进行了描写:干树长得很高大而且非常茂盛,它的树叶的表面是绿色的,背面却是白色的,结出的果实带有类似于栗子的那种刺,剥开后里面没有果肉,也不好吃。
但‘干树’木质非常坚硬,还可以用来制造香脂。
有人认为,上述对干树的描写很可能是马可道听途说来的。
不觉之中,马可一行来到了对当地军事首领和统治者构成极大威胁的阿萨辛教派的驻地。
阿萨辛派在西欧恶名昭著,原因是他们行刺了后来成为爱德华二世的爱德华王子,致使他身受多处重伤,不得不返回了英格兰。
这一事件使这个秘密组织成员从此蒙上了一层恐怖分子的神秘面纱,而且他们喜欢发动突袭。
马可和他的合作者鲁斯蒂谦意识到过多地讲述这些恐怖故事只会给读者心理蒙上一层阴影,因此,在叙事过程中,他们主要侧重于揭示这个邪恶组织的神秘性。
马可说,组织中声名狼藉的刺客都是被称作老人的一个神秘人物的追随者,老人控制着一个叫阿拉穆特,意为鹰巢的山寨。
阿萨辛人的名字源于阿拉伯语,意为吸食大麻的人,而这些强盗们行动前正是通过吸食大麻来麻醉自己的神经的。
马可还讲述了老人是如何用大麻来控制自己的手下让其为自己死心塌地做事的全过程:‘老人’想要刺杀某个国王或者仇敌前,他先会让四个、十几个甚至二十多个年轻人吸食鸦片,让他们陷入昏睡状态。
等睡上三天三夜之后,他就派人把这些年轻人送到一个乐园中,让他们慢慢苏醒。
在到处都是潺潺流动的牛乳和美酒的乐园中,清醒后的年轻人与乐园中的美女歌舞嬉戏,恣意调情取乐,此时他们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天堂。
马可的描述夸大了阿萨辛派所使用的大麻的迷幻作用,因为当时除了阿萨辛教徒,这一地区的人们使用毒品的现象非常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