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瘾君子(1)

2025-03-30 17:17:43

溪水潺潺的花园里,到处都弥散着香息树的幽香……在塔伊罕(现在阿富汗的塔里堪省),波罗一行终于找到了他们一直在苦苦寻找的财富。

他们在当地发现了一种珍贵的商品——盐,更确切地说,是一座用铁镐才能撬开的坚固无比的世界上最优质的盐山。

盐在当时不仅被当作一种流通货币(它曾是罗马士兵的军饷)和储备物资,更是一种刺激古代和中世纪经济发展的动力。

塔伊罕商人把周围风景迷人的果园和田野里出产的杏仁、阿月浑子(开心果)和玉米拿到市场上出售,波罗一行对这些非常感兴趣,他们打算留下来在当地做生意。

但令马可难以容忍的是,这里窃贼、强盗和杀人犯横行,马可说,这些人成天泡在酒馆里酗酒,在酒精的刺激下无恶不作。

当然,对他们狩猎时表现出的勇敢,马可很是钦佩,在围捕豪猪时,猎人会先放出凶猛的猎狗去追赶逃跑的豪猪,豪猪边跑边晃动身上的刺来袭击猎人和猎狗。

大多数情况下,虽然猎狗会多处受伤,但聪明勇敢的猎人总能设法成功将猎物捕获。

但不久后,马可和父亲、叔叔再次踏上了新的旅途。

在那个时代,包括波罗三人在内的任何人都还不会说自己要取道丝绸之路,因为当时丝绸之路之说还不成立。

所有经营珠宝、香料、丝绸等其他织物的商人都是通过那些年代久远的羊肠小道、山间小路和隘口往来于中亚和中国之间,在途中他们还时常能邂逅到传教的僧人和教士。

直到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才将这些沟通中亚和中国的交通路线命名为丝绸之路。

尽管这一名称让听者联想到的是浪漫、柔情与奢华,但实际上,丝绸之路完全是那些想要寻找财富、发动战争和寻找生路的人们所踏上的一条充满了艰辛和危险之路。

丝绸之路从中亚一直延伸至东方的中国(其实没人能说得清楚它究竟是从哪里开始的),途中有部分路段向南从印度境内穿过。

而波罗一行差不多是从丝绸之路的最西端开始了他们的东方之旅。

和其他商人们一样,最初他们加入了一个商队,而且很快就越来越依赖沿途为过往商队提供住宿和马厩的客栈。

这些客栈通常建在河边或沙漠绿洲上的村庄里,村庄里的清真寺会给投宿者们以一种安全感。

客栈的围墙底部有通风孔,顶部开有小窗,投宿者从一个连骆驼和其他牲畜都能通行的大门就能进入客栈,一般到了夜间,为了安全这道门会用铁链锁起来。

客栈入口处常会有位侍者,负责给客人端饭送水并维持院墙内的秩序。

客人一走进院内,就可以看到铺着小石子的水池周围卧着很多拴在走廊上的骆驼和驴,走廊边上是货仓和马厩。

四四方方的院子里的一个角落里炊烟袅袅,不时散发出饭菜的香味,客房一般设在二楼,楼下则是客商们拴牲口的马厩。

在阿富汗,商队客栈这个词最早是指拴马的缰绳。

波罗一行在阿富汗境内遇到了很多这样的客栈,而且各个客栈彼此间相距不是很远,一般不会超过二十英里,差不多走一天就能到达下一站。

商人们的驼队由训练有素的骆驼和驴组成,驴一般走在骆驼前面,尾巴和骆驼的头绑在一起,骑手通常骑在第一头骆驼上。

商人们就靠着这些简单而实用的办法常年跋涉在穿越亚洲的绵延数万里的艰苦旅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