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瘾君子(2)

2025-03-30 17:17:43

在马可之前,丝绸之路上已经走过了一代又一代的蒙古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雇佣军及僧侣,所以马可他们既不是丝绸之路最早的旅行者,而且他也不是最早记录下亚洲之旅的西方人。

早在一百多年前,本杰明·图德拉和纳瓦尔的犹太教教士就已经撰写了亚洲游记。

本杰明记录了众多当地的官员、商人和其他人物,此外他还描写了巴塞罗那和君士坦丁堡、巴格达以及亚洲其他一些城市之间的商业贸易情况。

本杰明编写的《游记》涉及1160年至1173年间发生的事,收录了有关巴勒斯坦、底比斯、安提俄克、提尔和帕纳萨斯山的一些很有价值的资料。

他还记录了犹太商人、染工、造船工、农民和劳工以及复杂的犹太教派活动仪式,并且提到了波斯的伪弥赛亚和神秘主义者大卫·阿尔罗伊。

本杰明凭借这本游记迅速出名,他的书中总共记录了整个犹太教徒居住区的248位教区领袖。

好奇心使本杰明对后来让马可·波罗感到震惊的阿萨辛派非常崇拜。

他在谈到阿萨辛教派教主时说:对教主所提出的要求,教徒们哪怕赴汤蹈火也会完成。

他的这番话被后来马可的叙述所证实。

本杰明并没有像后来的商人们那样深入亚洲腹地。

他最远到过巴格达,然后取道西西里安全返回了西班牙,一路上经历了很多奇闻趣事。

虽然他很了不起,但在欧洲除了少数犹太人,他和助手用希伯来语完成的这部游记并没有太多的读者,所以这本书直到1543年才首次正式出版,17世纪时被译为其他文字发行。

据说,基督教领袖祭司王约翰一直控制着欧洲,并曾在亚洲或非洲建立了富庶的帝国,虽然流传着很多类似的说法,但并没有人知道那个帝国究竟在哪里,而基督教会也一直想和祭司王联手对付居住在海湾地区的无宗教信仰者。

虽然后来证实,祭司王约翰只是个假想人物,但其影响力非常大,正是他激励着基督教教士们走上了赶赴东方的朝圣之路。

1253年起,教皇发布了一系列敕令,准予亚洲传教士们拥有比欧洲教士更大的宗教权力,他们可以与异教徒对峙,驳斥宗教分裂论者,规劝无宗教信仰者信奉基督教。

换句话说,就是允许他们采取一切手段,设法让那些不了解罗马教会或者其他宗教信仰者成为基督教徒。

最早来到中国的传教是设在科隆的天主教方济各会的传教士乔瓦尼·迪皮安·德尔·卡尔皮尼,他来中国时所走的路线基本上和波罗一行后来的行程是一样。

方济各会修道士和佛教徒相似,恪守清贫的生活,只潜心于福音布道,所以他们能很快适应丝绸之路上的艰苦生活。

1254年,卡尔皮尼和另外一位方济各会的教士贝内迪克特·波伦带着教皇英诺森特四世的书信,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位于蒙古帝国以西的第聂伯河的一个港口,然后又辗转到达伏尔加河下游的另外一个蒙古外港。

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屈辱,答应了或者说被迫屈从了蒙古人提出的举行斋戒仪式的要求,甚至还包括被燃烧的烈火炙烤。

因为两位教士必须等人把教皇的文书从拉丁文翻译成俄语、阿拉伯语和蒙古语,所以这期间他们只能靠用雪水煮的小米粥为生,结果差点被活活饿死。

他们没料到事情会弄到如此地步,但他们也许并不了解蒙古人其实非常尊重圣人,一旦他们的教士身份能得以确认,很快就能被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