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教士前方将是一段长达三千多英里的穿越蒙古大草原和干旱沙漠的艰苦旅程。
十五个月后,当他们终于到达蒙古都城哈拉和林时,正值大汗贵由即将继位。
贵由接待了两位西方教士,在得知他们肩负着传播基督教的使命后,贵由告诉他们除非教皇和欧洲所有世俗君主都能来哈拉和林宣布效忠于他,他才会接受基督教。
用新大汗本人的话来说:所有的国王必须亲自来拜见我,以此证明他们的诚意和忠心。
如果他们不顾神的旨意而违背我的命令,那么蒙古人就会将所有承认自己是上帝之子的人视为敌人,并将其灭亡。
贵由的这番话令两位不辞辛苦来到蒙古的教士感到沮丧和失望。
1246年11月,两位教士带着令英诺森特四世失望的消息,冒着刺骨的暴风雪踏上了回乡的旅程。
虽然此行并没完成预期目标,但不可否认,这是一次了不起的探险之旅。
卡尔皮尼被认为是公元900年后,第一位东行到达巴格达并成功走出亚洲的人迹罕至之地,最终安全返回欧洲的西方人。
卡尔皮尼撰写了第一本综合描写蒙古人生活的著作《蒙古史》,也有人将其称之为《鞑靼史》。
与马可富于戏剧性变化和夸张的叙事方式不同,卡尔皮尼的作品以简洁明了见长。
此书前八章主要介绍蒙古的国家、气候、礼仪、宗教、人物、历史、政策和军事战略方面的内容,第九章介绍了卡尔皮尼沿途经过的一些地方的情况。
卡尔皮尼笔下的蒙古人是一个不同凡响且足智多谋的民族,他的描述有助于西方读者更真实地认识和理解蒙古人。
卡尔皮尼详细描述了蒙古人有些奇特但很高贵的相貌,他认为,单从其长相来看,就注定他们会统治整个亚洲甚至欧洲。
从外表来看,鞑靼人的长相确实与众不同,他们眼睛细长,眼角上挑,而且眼睛之间的距离很宽。
鼻子很小巧且鼻梁低,颧骨凸出。
几乎所有人都是中等身材,除了少数人外,绝大部分人长得都比较匀称。
男子的胡须不太浓密,他们似乎没有蓄须和修剪胡须的习惯。
卡尔皮尼对蒙古人极有特色的秃顶做了细致的描述:按照风俗,他们头顶只留一搭约两指宽的头发,两侧除留下三指宽度的两搭头发外,其余头发全部要剃光。
头顶的这搭头发通常留至眉毛处,而且中间短,两侧较长。
两侧的头发留得很长,而且像女人一样编成辫子垂于耳边。
卡尔皮尼还详细描写了蒙古人的着装:已婚妇女都身着紧身束腰长袍,她们头上戴着用树枝或者树皮做骨架的镶有头饰的圆形帽子,表面用粗麻布、丝绒或者锦缎经过包裱,边上有一根长而柔软的金银打制的甚至是木头或羽毛做成的藤条一直垂到肩头。
通过帽子可以识别蒙古女子的身份,而且如果女人不戴帽子的话,是不允许抛头露面的。
卡尔皮尼发现,虽然有的蒙古男人可能会有多达五十甚至一百个老婆,但他对蒙古女子的贞烈以及蒙古人总体所表现出的真诚赞赏有加。
在论及蒙古人对萨满教的狂热时,他不但没有表示担心,反而也充满了兴趣。
蒙古人似乎没有下地狱的概念,但他们却相信有来生,而且相信每个人的来生和目前的生活环境会完全一致。
卡尔皮尼还特别提醒旅行者要注意丝绸之路上极端严酷的气候,那里的天气说变就变。
即便是在仲夏时节,也许某个地方酷热难当,雷电交加,但在另一个地方很可能正狂风肆虐,大雪纷飞,更糟的是,骤然刮起的狂风会增加旅行者骑马的难度。
他所描述的这些情况正是马可远赴中国的长途跋涉中将要面临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