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瘾君子(5)

2025-03-30 17:17:43

尽管哈拉和林有宗教多样性的氛围,而且蒙古人对宗教信仰非常宽容,但威廉只为六个人施了洗礼。

在这个遥远的国度,威廉似乎丧失了宣扬神学的能力,因为这里的宗教信仰与他所熟悉的神学是有出入的。

威廉曾遇到过一个手上画着一个十字架的人,他本想把此人当作基督徒,因为他能像真正的基督徒那样回答威廉提出的问题,但最终威廉修士还是认定此人并不是正统的基督徒,因为在教义方面,这些所谓的基督徒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

有一天,威廉·鲁不鲁乞偶然来到了哈拉和林的一个寺庙,他说,寺庙里会按照每个人的能力和地位,热情友好地接待所有信徒,庙里的宗教氛围深深吸引了他。

这里的佛教寺庙一般为东西走向,佛堂坐北朝南。

如果整座庙宇是正方形的,那么佛堂或诵经的地方要建在庙宇的中间。

佛堂里面摆着一张又大又长的案子,案上摆放着蜡烛和供品。

案子后面是朝南而立的主佛像,通常主佛周围还有一些地位较低的佛像,而且所有佛像都是鎏金的。

寺庙里还有一口和教堂里差不多大的大钟。

威廉修士和后来的马可一样,对佛教僧人非常感兴趣。

威廉说:所有僧人都是光头而且也不留胡须,他们身穿橙黄色的袍子,通常一个寺庙里会有一两百名剃度僧人。

诵经的时候,僧人们手拿经书坐在长凳上,有时候也会把经书放到凳子上,边上的人几乎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僧人们个个神情专注,我曾想让他们回答我的问题,但始终没人理睬我。

佛教经文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僧人们诵读的经文一般都是从右到左竖写在纸上,所以僧人们会一边诵读,一边把经卷从左向右卷起来,经卷一般都比较短小,这座寺庙中似乎藏有很多这种纸质的经卷。

细心的威廉还观察到了不同类型的书面文字,汉人使用的是和画笔一样的笔,由好几部分构成的一个简单图形就代表一个字。

西藏人和我们一样,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来写,而且他们的文字看上去也和我们的字比较相似。

西夏回鹘人写字时和阿拉伯人差不多,是从右到左、从下到上。

威廉提到当时蒙古人使用的货币印在 巴掌大小的棉质纸上,他比马可·波罗提到纸币早了几十年。

蒙古人这种比西方先进得多的贸易制度,让当时的欧洲人始终无法理解。

威廉还与佛教徒进行了一场有关神学方面的激烈辩论,辩论的结果让他对佛教更加不能理解。

他问到:你们相信上帝吗?佛教徒的回答让修士感到困惑,是的,我们相信世间只有一个上帝。

这并不是威廉想要的答案,他原想从这些异教徒口中听到对佛教的崇拜。

他又追问:你们认为上帝是有肉身的呢?或者只是一种精神?答曰:上帝是一种精神。

威廉确信这不过是种托词,于是进一步追问原因,如果他们认为佛也是种精神的话,为什么还要造这么多的塑像来代表他。

为此,他又提问:既然你们认为佛不是人,是没有肉身的,那你们又为何让它的形象与人如此相似呢?僧人答复威廉:不,是你搞错了。

这些形象并不代表佛本身,而是有钱人去世之后,亲属为了纪念他们而做的塑像,因为我们同样很尊重死去的人。

威廉轻蔑地说:那么你们这么做,仅仅是出于友情或者献媚于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