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瘾君子(6)

2025-03-30 17:17:43

答:不,我们只是为了纪念死者。

话音刚落,僧人们一怒之下掀翻了桌子。

那么你说的上帝又究竟在哪里?他们问威廉。

威廉反唇相讥:你们的灵魂在哪里?僧人们答道他们的灵魂就在躯体里。

威廉开始了他的长篇大论:难道灵魂不是遍布你的身体,支配着你的整个身体,而你根本看不见它吗?所以,上帝也是无所不在的,他充满了学识和智慧,掌控着世间万物,只是我们根本看不到他而已。

就在威廉准备开始切入主题的时候,他的翻译累了,于是这场辩论戛然而止。

成吉思汗的孙子蒙哥汗对宗教的理解缓解了哈拉和林严冬的寒意,他解释说,上帝让每个人的手上长五个指头,就表明上帝想让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

蒙古人意识中的这种宗教信仰自由的观念,对作为基督教修士的威廉提出了挑战,他无法否认蒙哥汗的这一观点对自己很有吸引力。

在与威廉进行了一番有趣的对话后,蒙哥汗表达了自己想有所保留地与西方基督教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希望双方能进行对话的愿望:如果你们能听命于我们并派出使节前来觐见,我们就能判断出你们究竟是想要战争还是和平。

威廉没有把蒙哥汗的这番话带回去,从1253到1255年,他花了两年时间总算让自己此行有了收获。

正是他的出现才使蒙古人从此不仅对西方宗教,而且对西方贸易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旅行和探险活动的深入以及事后人们所做的各种记叙的增多,欧洲人觉得自己生活的这个世界并不像事先所想象的那样越来越小,易于驾驭,相反却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混乱了。

所有探险家和旅行家都谈到了漫漫旅途中所遇到的不堪忍受的艰难困苦,以及沿途各个国家和地区在文化、语言、风俗及宗教等方面存在的难以调和的差异。

本杰明·图德拉、乔瓦尼·迪皮安·德尔·卡尔皮尼和威廉·鲁不鲁乞笔下所反映的就是欧洲之外一个复杂混乱、充满危险而又相互融合的世界。

与前人的叙述相比,我们不难看出《马可·波罗游记》的重要意义。

早期前人所做的都是单向且平铺直叙的评论,而马可将事实与想象、个人经历与传说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在如实记录所到之处的人和事的过程中,他还做了夸大和渲染,这使得他的记叙更加生动有趣。

到达阿富汗东北部偏远的巴达赫尚省之前,马可一直痴迷于国王叙事诗中,巴达赫尚省是古老的大夏王国的一部分。

随着真正意义上的东方之旅的开始,马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性格再次得到了显示。

阿富汗向北延伸到突厥斯坦,东北到有蒙古人居住的中国,南到印度次大陆,西至波斯。

作为一个多种文化、语言和宗教的交汇点,阿富汗逐渐发展成为东西方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

无论在阿富汗干旱的平原、繁茂的谷地还是终年白雪皑皑的高山上,到处都留下了像波罗这样的商人们的足迹。

阿富汗境内四通八达的道路也引起了侵略者的兴趣,数百年来,所有侵略者都想把阿富汗变成战场,这里曾一度落入塞琉古人、白匈奴人和土耳其人手中。

成吉思汗指挥的蒙古大军攻占阿富汗后,才结束了土耳其人对这里从6世纪起就开始的统治。

蒙古人对阿富汗基础设施的破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

蒙古大军人数众多,往往一支六七万骑兵的队伍会突然出现在他们想要攻打的地区。

蒙古骑兵个个身手不凡,在全速飞奔的马背上,一分钟之内可以向前后射出六支箭。

1220年的一场战役中,成吉思汗闯进一座清真寺,亲手杀死了在里面躲避战乱的百姓,甚至还下令用装《古兰经》的箱子盛放战马的草料。

蒙古军还破坏了当地的灌溉系统,把原本肥沃的良田变成了后来的旅行者所看到的不毛之地,他们凭借武力和绝对的军事优势,把自己变成了这片土地的主人。

蒙古帝国的快速扩张让所有人都意识到,与蒙古人为敌只能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