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勇敢的旅行者们逐渐掌握了一些对付这种危险幻觉的办法:大家在穿越这片沙漠时会格外小心,任何情况下都要紧跟大部队,绝不能落伍。
旅行者们还给马和牲畜系上铃铛,这样一来,铃铛声会使他们打起精神,不至于昏昏欲睡,神情恍惚。
即便是大白天,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也很有必要,因为有时候,鬼魂会变幻为人形找掉队者伺机下手。
一旦有人掉队,他的同伴也只能弃他于不顾,任其自生自灭了。
有时候,鬼魂还会将自己伪装成一伙强盗使旅行者们闻风而逃,罗布沙漠太大了,行人一旦迷失方向,最终只能被活活饿死。
为了让读者相信自己所说的都是事实而非杜撰,马可补充说:流沙发出的声响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天籁之音,让人无法相信竟然会是鬼魂所为。
马可试图想让大家相信他所说的鬼魂,但事实上,他所说的这一现象主要与沙漠地区日照多,降水稀少有关,其实也就是沙漠中常见的 鸣沙现象。
起风时,沙子会发出嗡嗡之声,既像是优美的竖琴声,也像是轰鸣声,甚至像是有人在歌唱。
整个蒙古境内,甚至巴西都出现过这种现象,而中国的鸣沙更是远近闻名。
13世纪的中国学者马端临对罗布沙漠的描写和马可·波罗如出一辙,除了天空和沙子,周围什么都没有,也看不到路。
地上除了人和动物的尸骨以及骆驼的粪便,旅行者们找不到任何可以指引方向的东西。
一路上,人们时常可以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如歌如泣。
如果有人出于好奇想去探个究竟,便会从此迷失方向,因为所有的声音都是鬼魂和妖怪发出的。
19世纪,查理·达尔文在他的旅行日记中也提到同样的现象,他说,里约热内卢附近地区有座山,山上全是沙子,一旦人们踩踏而使沙子流动起来,就能听到沙子发出声响。
时至今日,沙子随风而动发时出的阵阵声响依然令人昏昏欲睡。
走出危险的罗布沙漠后,波罗一行来到了位于中国北部的一个偏远的省份唐兀特,也就是西夏国。
大约一百多年前,这一地区宣布独立,后来又归顺了忽必烈汗。
马可发现虽然这里有人信奉聂斯托利教派,但西夏国把佛教立为国教,当地的人们特别虔诚地信奉佛教,佛教寺庙随处可见。
在这里,佛像给马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多数佛像高—3英尺,用木头、陶土、石头或青铜等不同材料雕塑而成,很特别的是,他们全身镏金,个个巧夺天工。
马可说,佛教徒们洁身自好,行为检点,所以比其他人活得更体面。
同时马可也注意到,在这个地区如果是女子主动勾引男子发生性行为,被认为是无罪的;反之,如果是男子主动甚至强奸女性,则不仅有罪甚至会被处死。
随着对佛教了解的深入,马可发现它和基督教之间存在着某些相似之处。
和基督徒纪念圣灵一样,佛教徒也有专门的日子来纪念佛,而且他们似乎也通过一种类似日历的历法,将佛的节日安排在固定的时间。
马可解释了佛教徒使用的历法:他们使用一种依照月亮的圆缺变化而制定的历法,和西方人使用的日历一样,也是通过月的划分来计算一年。
在一些特殊的月份,僧人们连续五天,后来又变为四天或三天,不得杀生,也不能食用在禁忌日宰杀的动物。
就像基督徒在礼拜五、安息日和其他节前的祈祷日一样,僧人们在这些日子里也要恪守戒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