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似乎对当地的居民怀有一种很复杂的感情。
他说,当地人鼻子小巧,黑发,男子除了下巴上有些胡子外,一般都不蓄络腮胡。
妇女都很漂亮,身材匀称,除了头发以外,身上没有很浓密的体毛。
尽管马可自认为见多识广,但当他得知这里的男子贪恋女色,可以随心所欲娶妻而不会受到宗教信仰的约束时,他既新奇又觉得难以接受。
当地人娶妻,不讲究对方出身,而只要求漂亮。
只要女子长相俊美,即便出身卑微,也会有王公贵族娶她为妻,并会送上很丰厚的聘礼。
马可一直在考虑,他们的聘礼是否类似于威尼斯人的那种把婚姻转化为一种商业交易和家庭之间的政治联盟的彩礼。
马可·波罗一路东行来到了天德省,他曾误把这里当作了传说中祭司王约翰的领地。
所以这次他完全是在一些传奇故事而非事实的基础上,解释说,当地居民大部分都是基督徒,也有一些信仰其他宗教和异域文化被称作是阿儿浑的人,这些人差不多都是佛教徒和伊斯兰教信徒。
虽然他们出身和血统都不尽相同,但马可却对他们大为赞赏:‘阿儿浑’皮肤白皙,在所有异教徒中长相最为俊美,而且商人也比其他任何一个省份的商人都要精明。
马可一行人继续前进,他很牵强地认为我们所说的哥革与玛各和传说中祭司王约翰的领地有关,这里马可所指的就是圣经中提到的统治玛各的君主哥革。
马可的故事讲到这里后,原本以他的亲身经历为依据的叙述突然大量添加了一些历史资料和传说故事,他似乎想开始把传说和古代历史汇编在一起。
随后,他又把话题从历史事件转向猎鹰,作为一名狂热的猎鹰目击者,马可的讲述又重新恢复了以往的生动和准确。
作为一项欧洲和蒙古贵族都喜爱的消遣活动,马可主要突出了猎鹰场面的壮观和它是参与者身份的标志这两个特点。
他告诉读者,忽必烈汗每年都要去狩猎,而且每次他都能捕到很多大隼和猎鹰,然后会大摆宴席,狂欢庆贺。
每到捕猎季节,大汗便前往一个用木头和石头建造的专门的驻地,那里养着大量的雉和鹌鹑。
山间还种着各种需要在夏季播种的粟类作物,这些作物是大汗饲养的禽类的饲料,所以任何人都不敢随便收割。
专为狩猎而建起来的这个营地,除了玩乐之外,也是忽必烈汗的纳凉之地。
在蒙古大草原上走三天,大汗就可以来到他这座著名的夏宫——上都,上都一名取自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的梦幻诗《忽必烈》。
上都在西方眼里,素来以其怪异的象征而著称,而事实上,它本来就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地方。
随着对上都了解的深入,马可告诉读者:忽必烈汗用精美的大理石和各种石头在这里为自己建造了气势恢宏的宫殿。
马可看到的上都的场面,要比柯勒律治近似癫狂的描述壮观多了。
整座宫殿金碧辉煌,到处雕梁画栋,令人叹为观止。
宫殿四周有一圈城墙,把这里围成了一个方圆十六英里的宫城。
而整个宫城就像座城堡,清澈见底的小溪、绿毯般的草坪和郁郁葱葱的树林随处可见。
宫城里还有一个特别漂亮的专为大汗取乐消遣的皇家动物园:里面养着很多用来喂食关在笼子里的猎鹰和矛隼的动物,如,牝鹿、山羊还有狍子。
园子中间还有一片非常漂亮的草坪,大汗专门让工匠用竹子给他造了一个凉亭,凉亭每根柱子的顶端盘绕着一条鎏金的巨龙,向右伸出的一只龙爪和龙头支撑着亭子的飞檐,另外一只龙爪则探向左边。
凉亭的顶部也是用鎏金的竹子做成的,而且上面还涂着油漆,据说可以用来防潮,并能保证上面的彩绘永不褪色。
对于以前从没见过这类建筑的人来说,肯定认为这是世界上最精美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