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建成一座天上宫阙,阳光为穹,寒冰作穴!忽必烈汗的认可标志着年轻的马可生命中关键时刻的到来。
从此以后,他不必再靠父辈们的扶助而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生存了。
马可生性好探究而且精力充沛,他的这一性格正好与这位蒙古皇帝及其帝国的特点相吻合。
从这个喜欢观察的来自神秘的西方的年轻人身上,忽必烈汗看到了一种希望,同时在大汗的影响下,马可也逐渐摆脱了种种思想禁锢,开始成长为一位名传史册的旅行家。
十七年间,马可和忽必烈汗之间建立了一种异乎寻常的关系,既是主子与臣子,又是教士与信徒,甚至还像父亲与儿子。
马可声称忽必烈汗对他恩宠有加,把他视为家族成员之一,因此整个朝廷上下都对他另眼相待,与此同时,年轻的威尼斯人也在细心观察着他周围的所有的人:在蒙古帝国期间,这个有着超凡智慧的年轻人学会了鞑靼人的风俗、语言文字和射箭术,更令人称奇的是,他很快就完全掌握了这些技能的要领。
他的口头表达特别强,很快就学会了好几种语言和文字。
他开始慢慢深入地去了解忽必烈汗,到后来甚至比大汗本人对自己的了解都多,这为他游刃有余地为西方人描述大汗打下了基础。
在欧洲人心目中,忽必烈和他的祖辈们一样,根本不是人而更像是一个好战嗜血的恶魔。
尽管马可对这位蒙古统治者充满了敬畏,但他还是希望能够重塑大汗在人们心目中人的形象。
在马可眼中:这位名叫忽必烈的万王之王,中等身材,不高不矮,身材匀称;他的皮肤白里透红,好似玫瑰花瓣;他的眼睛乌黑发亮,炯炯有神,鼻子坚挺端正。
马可的这些描写稍微有些理想化了,因为从忽必烈的肖像画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他略微有些发胖,但也算得上是仪表堂堂。
马可被忽必烈的威严所折服,他使用了很多溢美之词来刻画他:大汗就是‘万王之王’的意思,而这一称号只有忽必烈才当之无愧。
众所周知,无论是在忽必烈统治下的臣民数量、疆域面积抑或是所拥有的珍宝,他绝对算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君王。
马可还补充了一点:他是成吉思汗的嫡孙,在所有皇位继承人中排第六位。
波罗一行第二次到达蒙古帝国的时候,忽必烈汗已年逾六旬,但他仍然亲自指挥大军四处征战。
他之所以能够继承皇位,一方面是因为他出身皇室,另一方面也与他在战场上的足智多谋和骁勇善战是分不开的。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四子拖雷和王妃唆鲁禾帖尼的儿子,这位母亲对忽必烈的成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当丈夫外出征战,她便独自承担抚养孩子的重任,她的悉心养育终于培养和造就了儿子成年后那种神秘而令人敬畏、宽容而海纳百川的性格。
拖雷因酒醉身亡后,唆鲁禾帖尼表现出了一种难得的独立精神,她不但拒绝了拖雷兄长窝阔台的求婚,而且为了儿子的前程而四处游说,她的政治才华与沉稳、果断的性格赢得了大家对她的尊重。
叙利亚的智者格雷戈留斯·巴·赫伯拉斯在谈到唆鲁禾帖尼时说:在世间所有女人当中,不可能再找到另外一位能像她一样的女人,而且我要说女人原本比男人更优秀。
这位格雷戈留斯的父亲是一位犹太医生,曾任过主教和圣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