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万王之王(4)

2025-03-30 17:17:44

1266年,阿里不哥暴病身亡,因为此前他身体十分强壮,所以有人怀疑,这其实是忽必烈为了霸业,设计将他毒死了,但没有任何证据能表明他是被人所害。

阿里不哥死后,忽必烈正式称大汗,但他并没有得到大多数蒙古可汗的支持。

在像马可·波罗这样一些外来者的眼里,他似乎统治着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帝国,而实际上,他对帝国的统治权威远没有外人所想的那样稳固。

机遇、有利的环境、军事力量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美德最终成就了忽必烈的帝业。

忽必烈继位后,迅速在国内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1260年,也就是他继位的第二年,他下令废除汉人使用的用铜、黄金和白银打造的钱币,而改用纸质货币,蒙古人的钱币从此取代了汉人从9世纪就开始使用的货币。

蒙古人使用的三种货币很快在全国开始普及:一种是以丝为材质的货币,其他两种都是用银子打造的。

虽然这条货币改制令刚开始遭到了汉人的抵制,但最终还是在全国推行开来。

在汉人税收模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蒙古税收政策要比西方税收制度先进得多,所以马可很想深入了解这种给他留下深刻影响而且与威尼斯截然不同的经济制度。

在《马可·波罗游记》中,马可在谈到忽必烈设在大都的造币厂时是非常吃惊的,他说,委派到造币厂的官员都精通炼金术,而且所有的造币师必须由朝廷任命。

为了让欧洲人更好地了解纸币,马可特地详细描述了造币厂制作纸币的全过程——工人们先要把桑树皮剥下来,然后把这层薄薄的树皮制成黑色的像纸一样的薄片,再将这些薄片切割成方形,所有薄片上都有一些标记并加盖了皇帝的印章,否则,是不能使用的。

另外,钱币上的标记是由专门负责的官员手工加制,如果有人伪造,必将受到严惩。

这种货币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忽必烈汗可以用它们换回世界上所有的珍宝,而他自己却几乎没有付出任何代价。

为了打消欧洲读者对这种纸币的实用性及价值的疑虑,马可解释说:忽必烈汗统治地区的人们都很乐意使用纸币。

他们外出买东西时会随身携带,用它购买日用品、珍珠、宝石、黄金、白银等所有的物品。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种纸币很轻,每张价值差不多等同于十个拜占庭金币,但分量却比一个金币还轻。

忽必烈汗非常欢迎来自不同国度的工匠、艺术家、商人来到蒙古帝国。

中东的穆斯林带来了各种香料、骆驼和地毯;其他商人带来了华丽的丝绸、漆、犀牛角和香,这些东西深受穆斯林的青睐。

在频繁的商业活动中,忽必烈汗的国库日益充盈起来,蒙古政府以极低的利率借款给蒙古王公贵族,但是对商人却课以重税。

按照忽必烈的管理规定:商人们必须把所持有的贵重金属钱币,甚至宝石兑换成蒙古纸币,才能进行交易。

马可说,每年都有来自各地的商人把带来的珍珠、宝石、黄金、白银等珍贵物品献给大汗,大汗让他的十二个谋士对所有物品进行检查和估价后,会用纸币进行支付。

如果 因为纸币存放时间太久,而出现破损或脏污,持有者可以到造币厂重新兑换一些新的干净的纸币。

尽管马可也曾怀疑过纸币的真正价值,但他又确实亲眼目睹了作为整个流通经济体制基础的纸币,对蒙古帝国经济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因此,在马可看来,纸币的影响力恐怕要比火箭和投石器更为深远,对普通人来说,它比宗教更有说服力。

可以说,纸币是忽必烈征服世界的一个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