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万王之王(5)

2025-03-30 17:17:44

忽必烈汗在位期间,王妃察必使他受益匪浅。

察必一直希望自己成为一位统一的帝国的皇后,所以当丈夫与蒙古各部落交战时,她花了很多的心血去帮助他。

有一次,当忽必烈和宋朝交战正酣时,察必还特地派人将他找回来捍卫王位。

她还坚持让刘秉忠谏言,反对忽必烈将都城周围汉人的农田变为牧场的计划。

她告诉刘秉忠:你们汉人非常聪明,只要你进言,大汗肯定会听,你为什么不试一下呢? 刘秉忠听了王妃的这番话,便去向忽必烈求情。

结果,忽必烈还真的采纳了他的意见,放弃了原计划。

察必在后宫也总是以身示范。

她非常节俭,经常把皮毛的边角料和绳子收集起来以备他用,其他人看到王妃尚且如此,便纷纷仿效。

她还将传统的蒙古盔甲进行了改良,专门给盔甲加上了一个面罩来帮助士兵抵挡中原强烈的阳光,她还设计了一种无袖的紧身作战衣。

察必和丈夫一样,对五百年前的唐太宗非常感兴趣,她鼓励丈夫要效仿偶像,在汉人中树立自己的威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由于察必的贤德和深明大义,忽必烈才逐渐在汉人中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并赢得到了他们的拥戴。

忽必烈的治国方略越来越多地反映出了一些汉人的模式,他采纳了儒家学者给他提出的治国指导原则。

不过,他在吸收汉人的治国方略的同时,始终还是恪守着一些蒙古传统,比如,他保留了蒙古人亲自选拔官吏的习俗,而没有完全依靠科举考试来选拔官员,所以他不必担心因为过分依赖汉人帮他料理朝廷事务而引发的危机。

忽必烈越来越精于从政之道,他觉得自己完全有能力成为受人瞩目的万国之王,但遗憾的是,他始终没能实现这一夙愿。

忽必烈在位期间,不时有蒙古部落在波斯和俄罗斯宣布自治,使得蒙古帝国变得四分五裂。

于是,忽必烈改变战略开始加强自己在中原的统治,因为他已经意识到中原才是确保蒙国帝国强盛的关键,为此,他继续与宋朝达成和解。

中原有许多富庶而美丽的城市,尤其是位于西湖边上的杭州城,是中原最美的一座城市。

马可的语言天赋使他深得忽必烈汗的宠爱,大汗任命他为钦差,去完成一些重要的任务。

马可的第一站是一个叫喀什的城市,距离大都大约有六个月的行程。

这位来自威尼斯的年轻钦差能力很强,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别的使臣完成任务返回朝廷复命时,往往无法给忽必烈汗讲述所到地区的其他趣闻,这令大汗非常失望,指责他们愚蠢、无知,并且说,他不仅想听他们完成任务的情况,而且也想听听异国他乡的新鲜事和风土人情。

马可对大汗的这点心思甚为了解,所以每次外出的时候,他会很仔细地记下沿途的所见所闻,以便回朝后讲给大汗听。

于是,马可·波罗得到了诸如旅行家、故事大王之类的一些名号,意大利人说他善于自我标榜、好夸海口。

总之,世人对他既有赞美褒奖也有嘲讽挖苦,还有人揶揄他为百万先生。

马可自称是一位恪尽职守的使臣,同时也是一位严谨的编年史家,马可先生把自己所见所闻以及所做的一切都记录下来,并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讲给大汗听。

虽然这些内容并没有全部用文字记录下来,但是所有的细节都深深地印刻在了他的脑海中。

当马可被囚禁在热那亚的时候,就是借助从家中取回的笔记帮助他完成了《马可·波罗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