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万王之王(8)

2025-03-30 17:17:44

为了实现自己万王之王的愿望,忽必烈想创造一种适合国内各个民族使用的通用的书面文字。

他让一位很有影响力的西藏喇嘛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可以用来记录已知所有语言的字母表。

据说,这位西藏僧人具有惊人的天赋,出生后不久便学会了读写,三岁时就能背诵佛教经文《海生修法》。

由于他超凡的禀赋,人们叫他八思巴,藏文意为奇人、圣者。

1253年,年仅18岁的神童八思巴来到蒙古朝廷后,深得皇妃察必赏识,他后来在蒙古朝廷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虽然忽必烈汗一直标榜自己尊重四种不同的宗教信仰,但八思巴却让自己信奉的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的萨迦派在忽必烈汗心目中名列首位。

实际上,因为当时蒙古帝国的汉人所信奉的佛教与原初佛教差异很大,所以常遭到众人的诋毁。

汉人信奉的佛教最初就是源自藏传佛教的密宗,由于密宗的喇嘛善使法术,从而使迷信的蒙古人对其既爱又怕,同时这些喇嘛也给马可·波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八思巴在朝中主要负责所有的宗教事务,所以宗教方面的事情就连忽必烈汗也对他言听计从。

1269年,八思巴顺利完成了大汗的任务,他在传统藏文的基础上,发明了一种由41个字母(下图的字母含后增的字母)组成的音节字母表,字母表中使用不同符号来代表元音和辅音。

这种新的书面文字因其字母的样式也被称为方体字,是从左向右竖着书写的。

该文字系统除了精确记录蒙古口头语外,还参考其他语言,尤其是汉语的发音,所以它比之前任何一种文字系统都精确。

忽必烈汗将这一发明指定为蒙古官方语言文字,并开办学校进行推广,同年,还开设了蒙古语言文字学校,两年之后,又开创了蒙古大学。

八思巴文字还出现在纸币、瓷器和元朝的一些官方律令中。

但有些学者和书记员出于情感和自己在汉文、波斯文以及其他语言文字方面的训练和熟悉度等原因,拒绝使用它,马可本人对这种新的蒙古语言文字也很生疏。

1274年,大概就是马可一行到达蒙古帝国的那一年,八思巴引退后回到西藏的萨迦派寺庙,并于1280年圆寂。

当时,萨迦派在蒙古帝国已经受到冷遇,除了一小部分人仍在庆典场合使用八思巴文外,这种文字并没有被人们广为接受。

可以说,这一值得称道的文字算不上是一次成功的实验。

大汗的私生活神秘而奢华。

马可在朝廷中的特殊地位使得他有机会接触到忽必烈汗的后宫,其后宫人数之众足以让欧洲人瞠目结舌。

马可说:大汗有四位正式的妻子,她们所生的最年长的儿子将来可以继承王位。

四位妻子都被称为皇后,有各自的名号和专门的居所, 每位皇后都有不少于三百名宫女(据马可的有些记叙,有时候宫女人数可多达一千,甚至一万)。

宫中还有很多男侍、宦官以及侍卫,这么算来,每位皇后宫中的人数可达一万人左右。

由于忽必烈汗对马可的信任和恩宠,所以马可有机会进入后宫,了解到大汗的一些宫闱之事。

大汗想宠幸四位皇后中的一位时,要么直接去她的寝宫,要么就召她过来陪侍,四位皇后并不能专享大汗的恩宠,因为除了她们之外,大汗还有许多其他的妃子。

马可说,大汗的妃子们大多来自阿富汗的翁古特省,翁古特人长相俊美,皮肤光洁,当地女子个个容颜秀美,举止优雅。

她们千娇百媚,风姿绰约,头上佩戴的珍珠饰物一直垂到眉梢,让原本黝黑的大眼睛看上去更加摄人心魂。

大汗和年轻的威尼斯人马可常常因为这些美人而魂不守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