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朝廷为官(8)

2025-03-30 17:17:45

马可仔细研究了这些绝妙的小哨卡。

他说:接到任务的信使会以最快速度赶往下一站,一般情况下,每个信使送信的距离不会超过三英里,在三英里外等候的人,只要听到远处传来的铃声,会提前做好一切准备,等从来人手中接过信件并带好相关票据后,会立即出发完成下一个三英里。

通过这种接力方式,原本要十天才能完成的行程被缩减到一天一夜,大汗的指令也因此以最快的方式下达给相关各方。

信差完全靠那些训练有素的马匹来完成任务。

他们每人都有一块带有猎鹰纹样的特殊令牌,作为畅行无阻的标志。

送信的时候,除了必需的马匹,信差们基本上不需要别的东西。

有的任务需要两人去完成,如果是两人同行的话,他们会先在驿站领到备好的马匹,然后绑好腰带裹好头巾,快马加鞭向二十五英里之外的下一个驿站赶去。

在他们到达之前,驿站早已做好了一切接替准备。

马背上的信差此刻很可能正准备去向大汗报告某地有人意欲谋反的消息。

马可夸赞蒙古帝国的邮政系统是高效率的典范。

信差的骑行速度非常快,途中不会停歇。

等到达下一站,接替他们任务的人员和马匹会接着继续赶路。

即便是夜间,也是如此。

信差以每天两百五十英里的速度为大汗传递信息,有时候一天甚至要走三百英里。

遇到递送紧急情报时,他们必须星夜兼程,在没有月光的晚上,驿站的人会打着火把在前面领路,并一直将他们护送至下一站。

马可希望读者多了解一些蒙古帝国的事情,他很想告诉读者信差通行的道路两旁全都是参天大树。

马可曾沿着信差的通行路线亲自去考察过一番:从远处就能看到这些大树,大汗让人种树主要是为了方便行人辨清道路,此外,过路的客商也可以在树荫下休息。

在沙漠地区,这些大树果真发挥了路标的作用,不论白天黑夜,行人都不会迷失方向。

大汗命人植树是因为按照术士和占星师的说法,凡是植树多的人,都会长寿。

在论及蒙古人的实用技术时,马可对一种自酿的米酒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种酒味道醇美,清澈透亮。

由于有些辛辣,所以很容易醉人。

我们脑海中不由得浮现出年轻的威尼斯人酒醉的样子,他似乎还在那里憧憬着大汗的信差们、路边的参天大树以及蒙古帝国发生的一些奇闻怪事,还有会燃烧的石头。

无论走到哪里,马可都能见到一种像木头一样会燃烧的黑色石头。

马可说,石头被点燃之后,比木头还好用。

如果晚上把它放到火里,只要方法得当,到第二天早上火也不会灭。

自从使用了这种会燃烧的黑石头后,老百姓便很少再去砍伐本来就匮乏的木材来取暖了。

由于人口众多,老百姓平时做饭、洗澡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

再加上人们有每周洗三次澡的习惯,到了冬天,有条件的人家甚至会天天洗澡,所以木材根本不够用。

这种能用来做饭、取暖以及烧洗澡水的黑石头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煤,一种在中国至少已经使用了上千年的能源。

然而在马可时代,欧洲人还从未听说过能用煤取代木材供人们取暖。

在整个欧洲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对这种黑色的燃烧后会变为灰烬的含碳物质的关注,最早可追溯到罗马人攻占英格兰时期,而且这种关注一直持续到了马可时代。

但在欧洲,人们把煤当作一种普通的能源来使用则是18世纪以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