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朝廷为官(9)

2025-03-30 17:17:45

通过不断地接触和了解,马可开始觉得忽必烈汗统治着的绝不是一个野蛮、停滞不前的王国,而是一个富有活力、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时时充满警觉,一个似乎永远都不会沉睡的王国。

因为一但有任何风吹草动,行动神速的信差们便会出现在以参天大树为标志的道路上,在火把的照明和引领下日夜兼程把消息报告给大汗。

马可不由得自问:在什么情况下,威尼斯人才会有如此的警惕性呢?威尼斯人会有如此的创造力吗?在马可看来,遍布整个蒙古帝国全境的驿站、信差以及快马所构成的邮政网络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整个系统耗资巨大,很难用文字表达清楚。

马可觉得它太神奇了,以至于不由得要去抨击基督教。

马可解释说,微妙的一夫多妻制是维系邮政网络系统,乃至整个蒙古帝国的关键所在。

如果有人产生疑问那么多人是如何履行义务的,答案是,因为只要有抚养能力并且生育能力强,所有的佛教信众、撒拉逊人都可以娶很多房妻子,这就使得他们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才能支撑起一个大家庭。

由于娶来的老婆多,所以有很多人甚至会有三十多个儿子。

即便家里有那么多张嘴要吃饭,但没有人会被饿着。

马可说,老百姓有充裕的谷物、奶和肉类作为食物。

他们还会吃一种与马可的叙述略有出入,但是意大利人早已熟知的食物——通心面。

为了维持生计,大家不得不成天奔忙,因为在他们看来,可以耕种的土地是不能闲置的,所以,他们每天都去地里干活。

对于这些异教徒多妻多子的生活方式,基督徒只能暗自羡慕。

马可不无遗憾地说:基督徒每人只能娶一个妻子,即便妻子不能为丈夫生下一男半女,丈夫也不能另娶,这也正是我们人口少的主要原因。

而且这也是马可觉得作为一名基督徒不免有些悲哀的原因,他很想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

不过,这只是马可从一个欧洲人的视角来审视蒙古人。

马可很赞同一种传统的中世纪的假设:一个人的身份取决于他的宗教信仰、出生地、性别、社会地位以及兄弟姐妹中的长幼排序。

同样,他认为蒙古帝国也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忽必烈汗位居首位,其他王公贵族按照既定的顺序列于他之后。

虽然后来发生的一切表明这种想法并不完全正确,但马可和他的合作者一直坚持这种看法。

其实,作为一个游牧民族,蒙古人的等级制度并没有马可所说的那么严格,蒙古人的威望主要取决于其适应能力和对身处其中的主流文化的学习能力。

虽然经过仔细观察后,马可对蒙古人的方方面面做了细致的介绍,但他还是疏漏了对蒙古人的某些生活方式的描述。

因为生活背景完全不同,所以蒙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欧洲贵族并不一样,蒙古人永远都不会离开土地和马背。

虽然草原上气候恶劣而且食物供给有限,但忽必烈汗的大臣们采用了一种欧洲人不知道的方式来保障粮食供给:粮食充足的时候,官府会大量购进,并储备足够四年所需的粮食量。

马可说:如果碰巧遇到粮食歉收并出现饥荒,大汗就会下令动用储备粮。

他会以很低的价格将粮食卖给急需之人。

如果发生饥荒的面积较大,大汗就会大量施舍和救济住在大都周围的贫民。

马可所指的贫民是那些人口较多且没有东西可吃的家庭。

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如有必要,忽必烈汗甚至会为他们提供一整年的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