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河蜿蜒五里流经了森林和峡谷最终流入深不可测的山洞马可以忽必烈汗钦差的身份离开了大都。
此时的马可刚刚二十出头,这次没有父亲和叔叔陪同,而且此行他也一直很少提及他们。
他对大汗的忠心赢得了大汗对他的恩宠和庇护,从而也保证了他在蒙古国的安全。
尽管此行会面临很多新的挑战,但马可一想到自己前往的是中原最大、最富庶、最著名的城市杭州时,他内心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出发时,他带着当年父亲和叔叔代表蒙古帝国出使教皇时的金牌。
金牌有一英尺长,三英寸宽,上面刻有铭文:以永恒的天神和神圣的大汗的名义,所有人须礼遇持有此牌者,违者格杀勿论。
持有这块金牌意味着马可在蒙古帝国境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可以享用蒙古帝国境内的所有客栈和马匹,也能保证他在所有道路上畅通无阻。
位于西湖之滨的杭州是中国秀美的湖光山色的典型代表,平静的、似乎能映出天堂的湖面上缓缓勾勒出山丘的影子。
杭州曾是宋朝的国都,差不多就在大汗派马可去杭州的同时,这里刚刚被忽必烈汗的将军伯颜攻下。
作为一名公正客观的欧洲人,马可是大汗心目中理想的督管尚对蒙古人持有怀疑和敌意的汉人财政事务的人选。
回顾马可离开威尼斯后所经历的一切,包括见到伟大的忽必烈汗本人以及在大都的所见所闻,现在看来似乎都是他中原之旅的铺垫。
大运河从大都到杭州绵延一千多英里把两个大城市连接了起来,它是中原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在当时,这条水路是汉人和蒙古人主要的船运和商业要道。
这项水利工程从开工到结束历时数百年,马可到达杭州的时候,工程已经接近尾声。
此次,马可没有提供详细的行程路线,估计他大部分路段是走大运河到达杭州的。
离开大都后,马可在一条水流湍急的大河上看到了一座非常漂亮的石桥,他估计这座石桥有三百步长,八步宽,桥面上能容十个人骑马并排行进。
河中有二十四个用坚固无比的灰色大理石做成的石拱和桥墩支撑着桥面。
站在这座可以通往中原的石桥上,敏感的马可突然产生了一种世界在我脚下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事实的确如此。
这座石桥不仅是一种精神象征,也是一个建筑奇迹,它似乎可以跨越时空将人们引领到一个全新的王国,同时它也唤醒了民众的意识,甚至孕育出了新的生命。
马可走在桥上,觉得自己仿佛正在跨越蒙古帝国的重重壁垒,随着迈向中原的每一步,自己在不断成长和蜕变。
走在桥上,马可品评着这座丰碑似的石桥独具匠心的设计以及传达出的一种人文关怀:为了防止有人失足落入水中,桥上所有的石柱之间都用刻有各种不同石雕的灰色大理石板围了起来,而且石板全被固定在两边的石柱上。
他细数了一下,整座桥上共有六百根刻有大象的石柱,而且每根石柱的顶端都雕有精美的大理石狮子或者其他动物。
今天,人们把这座桥也称为马可·波罗桥,它至今保持了当年马可在桥上通行时的原貌。
这座横跨卢沟河两岸的石桥建于1192年,根据史料记载,桥下的卢沟河曾水流湍急,但现在已今非昔比。
这座桥还亲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