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还记录了他认为是丁香的一种东西。
其实,他自己也不太清楚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植物,这种植物长着非常纤嫩的枝条和叶子,看上去有点像月桂树……上面开着很小的白色花朵,花朵开败后会变成烟黑色。
19世纪法国学者、编辑 鲍迪埃曾提出过一个很有趣的观点,他认为马可见到的这种植物是阿萨姆红茶。
这么说似乎也有一定道理,毕竟这个威尼斯人在中国待了那么长时间,却从未提及茶叶。
而其他的评论家则反驳说,马可谈到的应该是桂花树,它的树皮就是我们所说的肉桂。
不过这种解释多少有些牵强,因为马可几乎同时提到了肉桂,而且它的花与上面提到的那种白色小花是完全不同的。
最有可能的解释就是马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写到了茶叶。
蒙古人和汉人生活习惯不同,他们爱喝马奶酒而极少饮茶,所以就算马可对茶叶不甚了解也在情理之中。
从马可对蒙古商业和经济的熟悉程度来判断,他很可能是在为忽必烈汗作税收官,而且是盐务税收官,盐是蒙古帝国一项重要的商品。
忽必烈一般会让来蒙古帝国的外国人担任此官职,所以在他心目中,马可是这项任务的不二人选。
马可在对杭州纪行的叙述中,熟练而权威地深入探讨了盐的经济价值。
在《马可·波罗游记》的开始部分,马可就论及纸币和把丝绸当作货币的事情,对此欧洲人总是持怀疑态度。
现在他又提到盐也被当作流通货币,这点让欧洲人更是费解。
马可详细解释了盐的制作过程:人们将卤水放进锅里煮沸,约一小时后,等锅里的液体变成发硬的糊状时就从锅中取出,放进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模子里。
做好的成品下面是扁平的,上面则是圆的,每块约有磅的样子。
加工好的盐饼放在炉子上烘干后,还要盖上大汗的玉玺。
蒙古朝廷规定,除了大汗钦命的官员,任何人都不得私制盐币。
在西藏地区,马可看到商人们不辞辛苦来到一些偏远的村庄,用盐饼换取黄金来获取高额利润,盐在当地非常重要,除了食物中需要外,还可以用来换取其他所需的物品。
在城市里,人们通常只把完整的盐块当做货币,而那些破损的盐块都被添加到食物中了。
马可说,官府对盐实行垄断,制作盐币的整个过程,包括煮沸、烘制、印制大汗的玉玺都需要持有官府的许可证。
接下来,马可的注意力转移到了一个被他称为哈剌章的地方, 哈剌章就是现在中国的云南省。
哈剌章虽然在忽必烈汗的儿子帖木儿的统治之下,但这里并不能让那些云游四方、毫无戒备之心的商人们感到安心。
当地的沼泽地带生活着数量众多且异常丑陋的蝰蛇,这些蝰蛇大概有十步长,和一个成年人那么粗。
马可没有掩饰自己对这种动物的厌恶之情,他这么描述蝰蛇:在靠近头部的地方有两条很短的腿,没有脚,但长着类似于猎鹰或者狮子一样的利爪。
蝰蛇令人作呕的丑陋的脑袋上面长着一双露出寒光的约4个第纳尔币那么大的眼睛。
(第纳尔是南斯拉夫、伊拉克及阿尔及利亚等国的货币单位)它的嘴硕大无比,差不多一口能吞下一个人或者一头牛,捕食的时候,它会用巨大锋利的牙齿 把猎物撕碎。
总之,这种巨大的动物极其丑陋,而且很凶猛,任何人和其他野兽都不是它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