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马可提到的这种怪兽不是蝰蛇而是鳄鱼,马可还给读者介绍了生擒它的办法。
他说,捕猎者知道‘蝰蛇’习惯原路返回,所以就在它经常出没的沿河的斜坡上埋设一些粗短结实的木桩。
从外面根本看不到这些埋在土里的木桩,而且所有木桩上还钉着比木桩高出一掌的锋利无比的尖刃,为了不被‘蝰蛇’发现,捕猎者会在尖刃上盖上土或沙子。
当‘蝰蛇’爬过埋有利器的路段时,由于用力过猛,常会因为胸膛被刺穿或者腹部被剖开而毙命。
通过‘蝰蛇’尸体上的鸟儿发出的声音,捕猎者可以判断它是否已死。
一旦断定‘蝰蛇’已死,捕猎者们便欢呼起来,立即跑过去寻找死去的‘蝰蛇’。
马可解释说,捕猎者冒着生命危险去抓捕蝰蛇,是因为它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抓住‘蝰蛇’后,人们剥掉它的皮,从腹中取出很值钱的胆汁。
‘蝰蛇’的胆汁之所以价格昂贵,是因为很多贵重药品都是用它做的。
比如说,如果有人被疯狗咬了,那么把胆汁放进酒里服用,很快就能康复;如果遇到产妇难产,给她服用一点‘蝰蛇’胆汁,就能顺利分娩;还有就是,如果有人身上长了疹子、结了痂或者其他更为严重的皮肤问题,只要在身上涂一点点胆汁,过几天就会痊愈。
尽管鳄鱼长相丑陋,但它的肉还被人们视为美味。
马可说,捕猎者会将‘蝰蛇’肉卖掉,因为其肉质鲜美,深受人们欢迎。
同时,这种爬行动物经常会吞食狼、狮子、熊的幼崽,可以说它以这种独特的可怕方式保护了人类不受其他肉食动物的侵害。
经过一番认真的研究,马可意识到,凶残的鳄鱼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生存之战中意想不到的同盟者。
作为大汗的使臣,马可还了解到了蒙古人想要征服哈剌章的血腥计划。
这一地区汉族人口非常稀少,而且有很多没有受到汉人文化影响的部落。
尽管这些部落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封闭状态,但是从秦朝(公元前221~206年)和汉朝时期起,他们就已经认可了汉人的统治,不过部落的最高统治权还是在当地的部落头领手中,他们完全依照自己的法令实行部落自治。
到了唐代(公元618--907年),这里出现了一个叫南诏的国家,随着南诏日益发展壮大,它征服了各地军事领主,成为这一地区政治和文化的主导力量,同时也促进了这个原始落后地区的发展。
在马可到达此地之前,正逢南诏统治的鼎盛时期,国内拥有许多擅用丝和棉织出精美织物的身怀绝技的工匠。
这个国家还产盐和黄金,也许正是因为马可担任盐务官,所以他才会来到此地。
汉人积极施行鼓励南诏发展的政策,主要是出于希望它的发展壮大能对周边地区那些蓄势待发的部落在战略上形成一种威胁,但是到了宋代(公元960~1279年),汉人的势力开始衰落。
马可来到蒙古帝国的时候,忽必烈汗下决心要将遥远的南诏并入到自己的版图中来。
但是不屈不挠的南诏统治者始终抵制,使得忽必烈一时难以完成自己的计划。
据马可说,1272年,南诏与蒙古帝国终于开战了。
但可能是由于马可在手稿中的记录有误,或者是马可将蒙古历和欧洲施行的儒略历进行转换时发生了误差,总之他所说的这一时间是有谬误的。
按照汉人的可靠记载,这场战争发生在1277年,恰好是马可达到此地之前。
不管战争发生在哪年,等马可到这里的时候,大屠杀后的血腥场景依然历历在目,战马的嘶鸣声和弓箭的呼啸声也才刚刚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