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生存之战(9)

2025-03-30 17:17:45

正如马可后来了解到的那样,在经过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血腥战斗后,忽必烈汗才平定了此地。

这里复杂多变的地势使得蒙古军毫无优势可言,只能依靠当地的雇佣兵,而且他们还遭到了当地被马可称作缅王的军事领主的顽强抵抗。

缅王下决心坚决抵抗,而且誓死要将忽必烈的军队斩尽杀绝,让他们再也不敢进犯南诏。

缅王集结了一支由两千头大象组成的实力强大、全副武装的象队,精心做好了迎战准备。

每头大象身上驮有一个像城堡一样的被称为象亭的巨型木屋,象亭里藏有十二名全副武装的弓箭手。

除此而外,缅王的军队还动用了六万名地面武装士兵,穿插在骑兵和步兵当中。

这支由缅王亲自统率的由战马、大象、骑兵和步兵组成的庞大队伍一直把忽必烈汗的蒙古军逼退到需要行军三天才能到达的路程之外,然后才安营扎寨,整饬队伍准备下一场战斗。

虽然蒙古将军纳速剌丁仅有一支一万两千人的骑兵队伍,但他一直在宽慰自己的手下,尽管缅王人多势众,但他们缺乏使用武器的经验,而且没有经过严格的作战训练,所以,蒙古军根本没有必要担心对手人数众多,而应该充满信心,他们身经百战,富有作战经验,所以仅蒙古人在战场上的声名也足以令敌人和全世界上的所有人闻风丧胆。

只要蒙古军无愧骁勇善战的美誉,一定会取得毫无悬念的最终胜利。

在马可看来,纳速剌丁是一个既有智谋又很有口才的将军。

他下令军队驻扎在茂密丛林旁边的一块平地上,驻地周围丛林密布,足以阻挡缅王象队的入侵。

一旦象队来犯,纳速剌丁计划让部下躲在丛林中,向敌人发射弓箭,因为有茂密的丛林的保护,他们的安全绝对会有保障。

欧洲人肯定会认为,大象这种陆地上体型最大的动物,肯定既低效又危险,是不能将其应用到战争当中的,然而在亚洲,数千年来,经过驯化的大象一直会在战场上出现。

大象可以为行军部队背负沉重的给养,而且大象每小时差不多可以走十五英里,只不过让它们停下来会比较困难。

一群在战场上奔跑的大象会让敌人束手无策,彻底溃败,而且大象还能将战马和骆驼吓退。

象背上的士兵在战斗中绝对处于上风,标枪手和弓箭手可以利用象背上的高度优势,将武器准确无误地射向地面上奔逃的敌人。

当然大象也存在一些弱点,比如说,一头受伤的大象会疯狂跑动,从而也会危及自己的军队。

但是不管怎么说,缅王的这支象队绝对是蒙古军难以对付的劲敌。

因为双方都拿不准对方的实力,所以一连几天都在僵持。

不过蒙古军的情报人员却一刻也没闲着,他们搞到了敌人所使用的弓箭的长度资料,从而决定自己应该使用稍短些的武器。

他们专门使用与敌人长度不同的弓箭,是为了让敌人无法再次使用在战场上缴获的与他们的弓不相匹配的箭。

蒙古人的弓箭将空气动力学的精准以及外观上的美观和优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箭长三英尺,三支箭羽可以使箭射出时保持绝对的平稳。

有时候蒙古人会在箭头上涂上毒药、蘸上盐水以使目标中箭后更加痛苦。

蒙古人有很高的军事技术,再加上他们骑术精湛,所以他们在战场上向来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