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十里的肥沃土地被城墙和佛塔层层包围……马可·波罗说:坐了3天的船,我们来到了一座优雅高贵的城市。
这里景色非常优美,而且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所以人们把它称作京师,京师就是人间天堂的意思。
京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各种各样的娱乐消遣活动常常令生活在这里的异乡人流连忘返。
现在人们把这座城市称为杭州,它是亚洲最令马可着迷的一座城市,也是他在中原看到的仅有的一座宏伟壮观、经济发达而没遭到蒙古人破坏的城市。
在京师,马可感觉一切都那么不真实,他仿佛进入了一个未来世界,可眼前的一切又都触手可及,而且充满了勃勃生机。
马可的这种感觉有点类似于我们现代人进入了科幻小说中所描写的时空隧道,有生以来第一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旅行者,而更像是一位正准备去了解这座城市传奇故事的探险家。
他声称:本人多次来到杭州,想尽可能观察和了解这个城市的方方面面,并将结果一一记录下来。
京师的老百姓并不愿意接纳像马可这样的外国人,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人和来犯的蒙古人没什么区别。
此外,马可的汉语也不是很流利,因此他无法去深入探究普通老百姓的真实生活情况,但强烈的好奇心还是使马可想尽可能去了解这座城市和这里的老百姓。
马可始终没有提及他到杭州的原因以及究竟肩负着何种使命。
最有可能的一种情况就是,忽必烈汗派伯颜前去平定杭州城后不久,他就被任命为盐务监察和税收官而去了杭州。
在《马可·波罗游记》的有些版本中,马可声称,他曾担任过杭州地方官,怀疑论者便紧紧抓住这一疑点,认为他有可能又在漫无边际地夸大自己的经历。
不过,在其他一些版本中,马可说他是以盐务官的身份多次到杭州的,而且他担任了杭州城的议员。
两种说法似乎都能说得通,但不管怎么说,马可那些天花乱坠的描写倒也能自圆其说。
一个威尼斯人如何才能融入并解读一个陌生的异国城市呢?马可对京师的叙述表现出了对细节的完美驾驭和超乎寻常的精确,原因就在于他得到了内行的帮助。
对此,马可本人的解释是,我参照了被伯颜俘虏的那位皇后对京师的记录。
忽必烈汗从呈送上来的记录中了解到京师的恢宏,便严令禁止蒙古军抢掠和破坏京师城。
换句话说,马可得到了蒙古人所掌握的有关京师城的情报资料,不过在他的记录中,没有说明这些珍贵文献所使用的语种,估计很有可能是用他所熟悉的波斯语或蒙古语撰写的。
不管哪种情况,他对京师的描述并非完全在他人的叙述基础上拼凑而成,而是渗透了他本人进一步的观察和思考。
因此,他才会自信地说,所有的一切都是真实的,而且是本人亲眼所见。
马可笔下的京师是一座大概方圆有一百多英里的城市。
城中河道很多,街道整齐而又宽阔,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从马可对遍布京师城的运河、小桥以及令欧洲读者觉得不可思议的水上贸易所做的诸多描述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他有着极强的表达能力。
城的一边是清澈见底的西湖,另一边有一条很大的河流,城里大大小小的运河最后都注入其中,河水冲走了城中的污物,因此,城里的空气非常清新。
宽阔的街道和运河上的各种船只为居民出行和运送货物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人们可以步行或坐船饱览全城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