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还出售各种各样的鱼,马可说,所有的鱼都是从二十五英里之外的海上新鲜运抵京师的。
尤其是西湖里的鱼,肉质特别鲜美,但大家觉得城里排放的污物污染了西湖水,所以人们并不喜欢吃西湖里的鱼。
一定会有人问市场上供应这么多鱼,销路是否会出问题?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京师城的老百姓很讲究饮食,每顿饭不仅要有肉还要有鱼,所以市场上的鱼几个小时之内就会被抢购一空。
尽管马可的描述有润色加工之嫌,但他所讲的有关京师城的一切情况的确都是事实。
到过京师的与马可同时代的人都曾谈到过这座城市的占地面积、繁荣的经济以及宽阔的街道和琳琅满目的商品。
1300年,波斯史学家瓦撒夫在他的著作中对京师的描写与马可笔下的京师如出一辙:占地面积大,街道宽阔、物品丰富。
京师是蛮子国的都城,这里简直就是人间天堂,方圆24帕列散(古代波斯单位,大概折合15公里)。
城里的人行道是用砖和石头铺成的,有很多用各种精美的图画装饰的木屋。
城中共有三个邮局,最大的一条街,据说有3帕列散长,街上还建有六十个一模一样的亭子。
每天官府仅从盐的交易中征收的税款就高达七百通宝。
京师城的从业者为数众多:估计光染工就有三万两千名,还有七十万名守军,官府登记在册的居民差不多也要有这么多人。
此外,城里还分布着七百座戒备森严的庙宇,里面住着许多神职人员和僧侣,以及大量的护卫、仆役、佛教徒以及他们的家人和随从,这些人都没有被计入城市人口当中,所以他们不必向官府纳税。
另外,还有四万名士兵为这座城市承担警戒任务。
瓦撒夫的描述证实了马可·波罗的说法,他还写到:河面上行驶的各种各样的船只使大家出行非常方便,船的数量之多让人难以想象。
另外一位在马可·波罗之后四十年才来到中国的圣方济各会的修道士弗雷尔·奥德里克也描述了自己在京师的经历:这个城市绝对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虽然它的面积多达一百多平方英里,但是到处还是人满为患。
许多家庭有十多口人,光城郊的人口恐怕也要比其他城市的人口多。
城里共有十个比威尼斯城门大得多的主城门,从城门进入内城后,可以看到许多宽敞的街道,整齐的房屋和街市。
所以即便是在城里待七八天,也只能到几个地方逛逛,根本不可能游遍全城。
和马可一样,奥德里克也把京师比作是东方威尼斯,同时认为它比威尼斯更大更繁华。
和威尼斯一样,这个城市也位于江河湖泊之间的低洼平原上。
城内有七千多座桥,每座桥上都有士兵驻守。
据奥德里克估计,京师城大约有85万户人家,有150多万人口,正如马可所言,不论是谁来书写这座伟大的城市,都会是一部杰作。
在并不知道马可的游记已经做出了这一预言的情况下,这位圣方济会的修道士得出的结论是:简而言之,这是世界上最伟大最高贵的一座城市。
据说,伟大的穆斯林旅行家伊本·白图泰1340年到过京师,这个时间比马可·波罗晚了五十多年。
此时的京师发展更为迅速,城市人口明显要比欧洲多,而且城内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犹太人和穆斯林社区。
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写到:城墙把整座城市分隔为六个镇,第一个镇子里驻扎着戍守整座城市的士兵。
第二天,我们通过叫犹太人之门的城门进入到第二个镇,这里主要居住着为数众多的以色列人、基督教徒和崇拜太阳的土耳其人。
城里的地方官是一位汉人,第二天晚上,我们就借住在他家。
第三天,我们进入到穆斯林聚居的第三个镇子,镇子里非常漂亮,里面的集市全都按伊斯兰教国家的风格布置,有清真寺以及专门负责宣礼的穆安津,我们进城的时候,听到他们正在召唤做正午祈祷的穆斯林信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