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人间天堂(5)

2025-03-30 17:17:46

无论京师老百姓的生活过得有多惬意,但终究这是一座被蒙古人占领的城市。

在老百姓心目中,蒙古人赶走了他们的皇帝和皇后,所以他们不喜欢看到兵卒,更不愿看到大汗的守卫。

虽然马可对忽必烈汗忠心耿耿,但他还是觉得蒙古人在京师城,就像是一块华丽的绸缎上的一处污物。

有六万多名蒙古守卫驻扎在城内,表面上似乎是为了防止城内的木质建筑起火而设,实际上他们就是占领军。

马可说,大汗攻下京师以后,立即下令在全城各座桥上派出十个守卫日夜轮流驻守。

驻扎的蒙古守军护卫着整个城市,所以任何人都不敢有不轨之举,更不敢生出反叛之心。

这些守卫似乎成天在站岗值班,从来不睡觉,他们值班的岗哨里放着一个大盆和一口钟用来计算时间。

街上时常有巡逻的士兵,他们不是为了维持治安,而主要是为了及早发现一些不轨行为,就连超过规定时间还在点灯或点火的人,按规定也要受到严惩。

所以,街头巡逻的士兵是为了起到一种震慑和警示作用,让大家夜间待在家中,不要随便外出,甚至在危急时刻或需要自我保护的时候亦是如此。

如果半夜发生火灾,事发地点也只有事主和前来救援的士兵,其他人必须待在自己家里,不允许随便跑出来。

京师城里发生任何火情,都会危及所有住在木质结构房子的居民,因为一场火灾很有可能会烧掉半个城。

为此,守卫们执行着一套非常严格的预警制度:附近的小山上有座木质塔楼可以俯瞰全城,塔楼上挂着一块木板,一旦城中着火,守卫就用木槌敲打木板报警,此外,山脚下的城中出现任何骚乱或者声响,塔楼上的值班哨兵也能及时知道。

马可对京师人预防火灾的精确描述,在相关史料中得到了证实,这也说明京师城每年都会出现较大的火情。

13世纪京师城发生过三次严重火灾,分别在1208年、1229年和1237年。

其中1237年的那场大火中,有一万三千多座房屋被毁,在蒙古人入侵前夕的1275年也发生过一次严重火灾,损失最惨重的是1208年4月15日,发生在府衙所在的行政区的一场大火。

火灾发生后的四天里,方圆三平方英里区域内有五万八千多座房屋被烧毁,死伤更是难以计数。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官府安排五千多名无家可归的幸存者住到了寺庙和道观中,甚至还有人被迫栖居在西湖上的小船中。

难怪京师人对蒙古人入侵都没有采取如此严格的防范措施,原因在于两者比较起来,火灾对他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更大的威胁。

京师的商人一般都将货物存放在防火仓库中。

一些有钱人或者权贵在水渠密集的空地上修建货库,既能防火又能防盗,仓库一般按月出租,而且租金很高,不过其中还包括夜间值班人的酬劳。

尽管有严格的防火措施,老百姓仍然会因突发的火情而感到恐慌,不论是哪里冒出点火星,消息也会迅速传遍全城。

从瞭望塔传来的任何响动都会让全城顿时陷入混乱。

如果真有火灾发生,趁火打劫者也给百姓带来很大的损失,不过这些人一旦被抓获,立即会受到军事法庭的严惩。

出于震慑犯罪,保护普通老百姓的目的,守卫会把无家可归和夜间四处溜达的人扣押起来,通常穷人和残疾人会被遣送到公共收容院或者救济所,经检查,身体健康的人,还会被安排干一些零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