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到贵阳书城买了周作人的四本文集(《看云随笔》、《生活的况味》、《流年感味》、《苦雨斋》),两天时间,我待在家里,心随着目光一同走在周作人的那条心路上,一种时间的积累 一种文化的沉淀 一种平和宽容的美 一种不可言说的美 一条朴实琐细而有谐趣的蹊径……多年前,我有幸拜读过周作人的散文《苍蝇》、《夜航船》、《故乡的野菜》等名篇,那些文中的句子像黄昏的大雾不时一阵阵在我的梦里弥漫:中国古来对于苍蝇似乎没有什么反感……传说里的苍蝇,即使不是特殊良善,总之决不比别的昆虫更为卑恶。
在日本的俳谐中则蝇成为普通的诗料,虽然略带湫秽的气色……(《苍蝇》)普通船只,船篷用竹编成梅花眼,中间夹以竹箬,长方的一片,屈两头在船舷定住,都用黑色油漆,所以通称为乌篷船,若是埠船则用白篷,航船自然也是事同一律。
(《夜航船》)扫墓时候所常吃的还有一种野菜,俗名草紫,通称紫云英。
农人在收获后,播种田内,用作肥料,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采取嫩茎瀹食……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状若蝴蝶,又如鸡雏,尢为小孩所喜。
(《故乡的野菜》)……是的,我来到了一座古老的庭院,月光如水,侵泡着千年树根,屋檐上蛛网密布,是猫头鹰还是猫的叫声,草丛里萤火虫一闪一闪扑向窗户玻璃,黑土下的蚯蚓翻着千年万年的梦……家具是黑色的,沉檀木的,沉甸甸的家具、沉甸甸的思想稳实、牢靠,那些典故、那些远方的咳嗽声、喷嚏声,我禁不住心驰神往……那是散文吗?骨头、血肉侵泡的文化,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民族情节,谈笑风生,我静静默读着,书里、房里,我与周作人老先生相视一笑:周作人老先生,明天你能带我到您故乡坐一回乌篷船吗?篷是半圆型的,用竹片编成,中夹竹箬,上涂黑油;在两扇定篷之间放着一扇遮阳,也是半圆的,木作格子,嵌着一片片的小鱼鳞,径约一寸,颇有点透明,略似玻璃而坚韧耐用,这就称为明瓦。
(《乌篷船》)夜深了,我独自一人在周作人老先生的文集里咳嗽、打喷嚏,有些伤感、有些落泪:总计我居乡的岁月,一古脑儿算起来还不过二十四年,住在他乡的倒有五十年以上,所以说对于绍兴有怎么深厚的感情与了解,那似乎是不很可靠的。
但是因为从小生长在那里……(《故乡的回顾》)是啊,人来世上一遭不容易,亲人、朋友、故乡,那发生的事、那生活过的地方,总那么魂牵梦绕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