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商业,商业其实是一场游戏,谁是这场游戏的赢家,要看谁掌握了游戏的规则,而不在乎手段的高尚与否。
比尔盖茨深谙这个道理。
只要在游戏中胜利,就是真正的英雄。
蓝色巨人IBM一直是电脑业界的领头羊,在1973年,新出任的总裁卡里,就英明地决定涉及个人电脑的开发。
不久,蓝色巨人开始从它设在博卡莱顿的工厂以每天1300台的速度,源源不断地生产出PC机来。
不到两年功夫,世界就接受、适应了IBM的标准,PC机的市场成为指数增长。
然而由于IBM领导层的古板固执,和官僚主义作风,眼光集限在大型计算机上。
因此个人计算机革命的当头,在80年代这只肥大的羊还是落后了一步。
可是他它毕竟是IBM,多年的风风雨雨,不可能察觉不到时局的变化。
一向颐指气使贯了的IBM,这个电脑业界的劳斯莱斯,此时不得不祈求外援。
以期能在新一轮的电脑商战中,能够攻城掠地。
IMB驻佛罗里达州波卡顿市的主管找到了盖茨,希望能和微软合作,设计一套操作系统。
用于IBM的个人计算机。
在微软与MITS合作期间,盖茨和艾伦虽然用BASIC开发过一个简单的DOS系统,但那是个并不成熟的系统。
不能和在不同的机器之间兼容。
当时的IMSAI公司找到了基尔代尔,以25000美元的价格买下了CP/M额许多使用权。
这一操作系统明显比当时的DOS高明得多。
成为70年代末80年代初最有影响的PC操作系统。
当时流行的PC操作系统还有上百种之多。
盖茨带IBM的人员找到了微软合作的数位研究公司。
但数位公司与IBM没有洽谈出任何结果。
IBM一度想买下基尔代尔的CP/M操作系统。
盖茨安排了IBM与基尔代尔的会晤。
然而基尔代尔错过了这次机会。
其中的原因众说纷纭。
有人说谈判的当天基尔代尔刚好不在,他妻子觉得IBM的协议对自己不利,而没有爽快的签下协议。
可此时的IBM却心急火燎。
于是又回来找微软。
其实盖茨不是不想与这位巨人搭上关系,而是这时的微软没有符合IBM PC条件的操作系统。
盖茨说:IBM是大公司,与之合作,可以说是攀上了高枝。
【1】【1】智慧评析:狐借虎威,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经成为营销的一种策略。
懂得让凶猛的老虎为你服务,本身就是一种睿智。
那年是1980年,盖茨是二十五岁。
微软只是一家程序员的公司。
他们的业务主要是编程语言和软件程序,只有三十二个职员。
然而IBM来拜访了。
软体业当时具有美国风格。
原则的技术进步都在这里达成。
最大市场在这里,使那一切成真的环境也在这里。
那么为什么我们最初的客户,包括IBM在内,能那么开明地向一个在华盛顿开小公司的二十五岁的家伙采购。
也许当他们认为那么做很疯狂,但他们说:‘嘿!如果他那么懂软体,或许他懂得的还更多。
’盖茨深懂与IBM合作的意义。
这次他再也不敢不修边幅了。
可是当他揣着可行性报告到IBM 时,却发现自己没系领带。
一看时间以来不及了,于是赶快租来一辆汽车,开进一家百货停车场,急急忙忙买下一条。
然而,就在 IBM的主管首次造访微软时,他们看到一个穿着随意的大男孩,站在大门口。
他们上前问:比尔盖茨的办公室怎么走?小伙子二话不说,将他们一路带进一个办公室,然后在办公桌后坐了下来。
这时,IBM的主管们恍然大悟。
原来这位就是早就闻名的湖滨中学的电脑神童,哈佛大学的辍学逆子。
不管怎样,IBM还是有点疑虑是否真的能将公司这么一个浩大的计划拿给一个毛头小子。
这时候,幸好母亲帮了他一把。
玛莉?盖茨是IBM董事会董事,而新任董事长是她的朋友。
在某次董事会后,玛莉盖茨走进董事长约翰欧普(John Opel)的办公室,对他说,如果他们的公司与她儿子的公司合作的话,他们一定会感到满意的。
虽然如此,一位IBM的主管说,盖茨看起来还不到可以投股的年纪。
但是,那是个比他岁数更有智慧的年轻的男子—一位程序设计天才,和他那一行的天生高手,与生俱来有令人惊异的直觉,在掌握他的公司与IBM极有利的合作关系时一览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