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选择合作伙伴的问题上,IBM开始迟疑了。
IBM尝试过与其他公司合作。
可是觉得在软件上,还是不能替代微软。
这是没办法的事。
其实IBM早就对微软有一肚子的看法。
微软在1983年对改进DOS的工作无限期延长的事情,IBM的每一个员工都记忆优新。
更让蓝色巨人怀恨在心的是1985年时,PC的克隆品拿走了IBM市场很大一部分份额。
同时,尽管微软与IBM签订合约,但盖茨转脸就把产品卖给兼容机制造商们。
所以,IBM这次又引进这匹狼,无疑是一个冒险的行径。
盖茨争吵这要将Windows作为这一新的操作系统的界面。
但决定权在IBM。
IBM想使用一种可以启用几个种程序或程序段同时在屏幕上运行的界面。
他们选定了TopView。
同时,SAA是全公司保持程序和操作环境一致性的基础。
令盖茨更无法想像的是,IBM竟然废弃曾经使得PC产业蒸蒸日上的全部添加式主板,即更换它的XTt代PC――PC/2。
新的机器让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基本PC。
盖茨清楚,IBM的这项计划具有严重的缺陷。
但在表面上还是按照IBM的要求做事,作出一幅很有利可图的姿态。
以最大的容忍维持和这个老朋友的正常关系,意义可想而知。
蓝色巨人如今虽然人老珠黄,但他毕竟是昔日的贵族,单凭他的气度与影响就足以让年轻的盖茨耐下性子。
因为他目的再明确不过了,那就是利益。
Windows才是他真正认准的方向。
果然不出盖茨的猜测,IBM的规模宏大的计划变得糟糕。
IBM的官僚主义阴魂不散,OS/2成了过多的想法、过多的功能、过多会议的牺牲品。
古板的官僚主义者们做了一件更加费解的事情。
他们还陶醉在天朝上国的旧梦里,死咬住旧的处理器不放,坚持使用一种过失的微处理器8026。
盖茨称它为脑积水。
更糟的是IBM的好大喜功,根本没有现实的基础,或说市场基础,只是在挥霍浪漫的想像力。
OS/2需要极大的内存才能运行,这在当时可说是奢侈。
因为在一年前著名的生产内存储器的公――Intel已经退出了市场。
因此,当IBM在1987年末发布OS/2时,内存的价格飞涨。
那么IBM要求顾客不但要买新的硬件PS/2,还要花几千美元买更大的内存。
所以不难理解,这时候康柏公司使用了一种新的处理器。
于是他的新计算机迅速抢占了市场。
而IBM的浩大的项目日见萧条。
盖茨见到时局倒向了康柏的一边。
于是马上向康柏公司提供新的增强版的DOS用于它的 新的处理器。
还免费赠送版的Windows。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表面上维持与IBM关系的基础上。
但是IBM美好的愿望还是让贪婪的市场一个期待。
微软的Windows也基本是举步维艰。
在微软1987年秋天发布表格软件Excel时,同时也推出了新版的Windoes。
对Windows的基本版本做了一些改进。
安装了和Macintosh一样的重叠式窗口。
但它仍然属于用途不大废品。
DOS仍然是公司摇钱树,50%的收入来自它。
其次是Macintosh的应用程序。
再次是PC应用程序。
1987在年,微软的销售额大约是亿美元。
终于超过了老对手Lotus不过还是有人看上了Windows。
因为他的图形用户界面(GUI)。
惠普曾经尝试过使用这种界面。
1986年,惠普公司带领人曾与苹果公司洽谈过,希望能获得Macintosh界面的许可证用在自己的GUI版本。
但苹果拒绝了惠普的要求。
于是他们找到了盖茨,结果受到极大的欢迎。
后来惠普就发布了一种极像Macintosh的图形用户界面――New Wave(新浪潮)。
结果引起苹果的愤怒。
结下来的1988年是微软最糟糕的一年。
与苹果的纠纷又重新闹了起来。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诉讼。
苹果不同益原始许可证的解释,声称原许可证只包括Windows的版。
盖茨为此火冒三丈。
最终法院判下各打五十大板。
但微软可以继续拥有图形界面许可证。
另一方面,由于在OS/2方面的冲突,与IBM的关系一度恶化。
微软的文字处理程序Word比起WordPerfect还差上一大截。
微软只有靠老年化的DOS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行。
事情发展到这里,盖茨只有暂时接受了鲍尔默的建议。
尽量帮助IBM成功完成OS/2项目。
所以,盖茨鲍尔默和鲍尔默到全国为OS/2作宣传,向大众许诺,这将是一个更好的操作系统。
但盖茨私下里还是继续改进Windows。
因为他知道图形化操作系统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继续走红的软件项目。
不能因为一个不现实的OS/2,而使得开发了六年,花了上百万个工作日的Windows前功尽弃。
于是他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