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1)

2025-03-30 17:32:26

90年代初,美国政府英明地允许因特网的商业化。

精明的硅谷高科技企业,连同一些电脑界的有识之士,闻风而起,凭着敏锐的嗅觉,以各自的技术、人才、金钱等方面的优势,纷纷占山为王,称霸一方,搅起了一场新的基于网络平台的战争。

如网景公司、雅虎公司、美国在线、太阳公司、甲骨文公司等分别在网络浏览器、网络引擎、联网服务、网络软件、数据库的领域各自为王。

在80年代,微软一路过关斩将,击败了苹果公司、蓝色巨人IBM、VisiCorp、Lotus、诺维尔等,却在这场新的角逐中姗姗来迟。

可能是由于一路厮杀,这位霸主疲惫了,所以新一代的视窗操作系统一再延迟发布。

可是世界会让这位霸主安静吗?当时美国流行这一个新的概念——全球信息高速公路,正在悄然蔓延。

于是,各国政府,各大通讯公司,甚至一些媒体大腕,都纷纷投入大量资金,试图构筑一个全新的信息载体。

信息产业界普遍认为,这个信息高速公路将是下一个推动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比尔?盖茨也嗅到了时局的变化。

他知道自己已经拥有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绝大部分,但是他认为光靠好的电脑是不足以在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独霸商界的。

为此,盖茨又开始修理兵器,准备下一场战争。

1994年春,盖茨在一个星期之间就出台了一系列计划:先与无线通讯界的McCaw合作,准备搭建耗资90亿美元的全球无线通讯网络,此网络将有840颗人造地球卫星连接,从2001年起为人们提供录像及其他数据服务。

当人们还在分析该计划是否可行时,盖茨又与全球第二大电话公司――日本电报电话公司NTT结盟,准备共同设计光盘机和传真机用的商业应用软件。

不久又与美国最大的BP机公司Mtel共同宣布了一项超过亿美元的协议,计划一个覆盖全球的无线通讯网络以便人们可以通过个人电脑和其他设备收发数据。

当时,吉姆?克拉克就嘲笑比尔?盖茨的计划,说他不知道信息高速公路的真谛。

正如他说的那样,在通往信息高速公路的途中盖茨迷了路。

真正通往高速公路的门槛却让美国中部一所大学的一群名不见经传本科生跨越了。

【1】【1】智慧评析:拿破仑?希尔说过:困难,特别吸引坚强的人,因为只有在拥抱困难时,才会真正认识自己。

大自然在给予一个人逆境的同时,也给了他一份战胜逆境的力量。

事情应该从万维网说起。

该网是欧洲量子物理试验室的程序员开发出来的。

他们当时为了让世界各地的高能物理学家们进行合作时交流,设计了一个统一格式的超文本。

他们设想,制定一个统一的数据格式和一个通用网络地址格式,再用一组简单的命令,万维网用户就可以把文档变成超文本,通过链来连接不同的文档。

而不需要统一的硬件和软件。

这种新的网址系统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录像等各种形式的信息。

1993年,美国中部的伊利诺伊大学的国家巨型计算机研究中心(NSCA)里,一群学计算机的大学生写出了一个叫马赛克的软件。

它是一个图形化的浏览器,它能使用户通过简单的鼠标操作来畅游电子信息世界。

这种界面可以让用户把包括彩色照片、声音、录像片段以及一些超文本连接放到网络上。

顺着这种连接,鼠标一点就可以看到被连接的文档,这样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畅游网络世界。

不久学校就把这项技术传到了附近一家叫碟杯的公司。

其中就有一个在伊利诺伊大学计算机研究中心打工的程序员叫马克?安德森。

他在1993年写出了马赛克的UNIX版本。

曾在斯坦福大学当过教授的克拉克是硅谷的风云人物。

在新的形势到来的时刻,他是一位嗅觉最灵敏的家伙。

他早就看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真正大门。

1994年4月,慧眼识珠的克拉克找到了马克?安德森,并与之合作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叫马赛克后改名为网景。

并且立即找来了伊利诺伊大学的原班人马。

克拉克自信的感觉到这回要大干一场。

这时候盖茨终于察觉到事情有些出乎意料。

在马赛克传播成立的第二天,盖茨就召集微软的高级主管们召开了一个第一次与因特网有关的会议。

令盖茨失望的是那些偿贯了胜利果实的主管们对形势的变化反应迟钝,麻木不仁。

结果会议还在围绕着因特网对微软有何意义、要不要转向开发网络软件的问题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