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3)

2025-03-30 17:32:27

网景总裁巴斯克代尔事后对一个朋友说:这是我在商场35年碰到的最糟糕的会议。

因为如果网景接受了微软的建议,网景就会从微软哪儿拿到一比钱,并会得到微软的支持。

网景还可以自由的销售视窗或更早版本上运行的浏览器,可以销售在苹果公司的Macintosh机上运行的浏览器,还可以销售UNTX(注:一种常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特别是用在主机服务器上。

)版本的浏览器。

谈判没有结果,双方表示保持接触,不欢而散。

克拉克后来说:如果把我们的技术让给微软而我们靠边站,我们最好的结果恐怕也只是年销售额1亿美元左右的公司,最终被微软全部买下来而已。

我们创造网景不是为了这个。

历史告诉我们,与微软合作的公司,大到IBM,小到Wordperfect(著名的字处理公司),一旦微软在那些领域发展成熟,盖茨总会置协议于不顾,自行其事。

更何况,克拉克的抱负也不是拿些钱走人的那种。

他创办公司不是待价而沽,他要坚持下去。

所以他拒绝了微软。

对于微软,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微软的朋友,另一种是微软的敌人。

现在一场真正的豪赌开始了。

盖茨和克拉克选择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游戏。

这种游戏是盖茨习惯的,就像在大学时玩牌一样,结果只有两个,胜利或失败。

事情对于微软有些不妙。

业内人士认为这次的豪赌存在巨大悬念。

这种说法不是没有道理。

1995年9月,成立了16个月的网景,从未赢利过一分钱的公司自在以高科技股为代表的证券交易市场那斯达克(Nasdaq)上市。

以71美元的高价开盘,一瞬间,就卖出500万股。

就在同一个月,甲骨文(Oracle)公司总裁戴拉里?埃利森(Larry Ellison)在欧洲的一次计算机会议上一语惊人。

首次提出网络计算机(NC,Netwok Computer)的概念。

他说,个人计算机是个过渡利用技术的荒谬物件,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个人计算机会被网络计算机所代替。

这种新的机器实质上代表了业界思想的根本变化。

所谓网络计算机是一种配置简单却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运行的廉价电脑。

这种朴实无华的装置用的是廉价的芯片,没有硬件,能够在因特网上存入或提取内容,价格低于500美元。

网络客户可以用这种计算机收发电子邮件,进行文字处理,浏览数据库和国际互联网的网址。

为存取数据表和电子游戏节目,用户会把专业性很强的应用程序从互联网上下载,计算税款和完结游戏,然后再把程序送回网络,只有用户常用的软件才从网上下载,而不比买很多暂时用不着的软件。

用户甚至可以用一次,付一次钱。

戴拉里?埃利森这种对个人计算机带有讽刺性的概念,一方面间接支持网景存在的合理性:一位网络计算机的前台只需要一个浏览器,而用户不需要考虑他们用什么操作系统,这样PC操作平台的往日霸主――微软,在网络时代变得无足轻重;另一方面,他更是在为他甲骨文公司自己说话。

因为,网络计算机要成功,需要后台服务器的支持,后台服务器存储和管理信息库行当的龙头老大。

盖茨在网络计算机提出的第二天,于另外的场合反驳说:未来十年,个人计算机的发展会比过去十年更快。

11月,IBM总裁路易斯?郭士纳(Louis Gersner)在年度拉斯维加斯计算机展会上,大谈特谈以网络为中心的计算机时代。

此时,40岁的盖茨正在一家赌场的贵宾间里玩21点――这是他当年在哈佛大学时养成的个人消遣时光的好办法。

一向站在时代潮头的盖茨,这次却坚守个人计算机的阵地。

难道真是此一时,彼一时?英雄总有被时代淘汰的一天吗?华而街也在逐渐对微软失去耐心。

11月6日,有影响的哥德蔓-萨克斯公司分析人员里克?舍尔伦德把微软从该公司的推荐名单上去掉了。

理由是传统微机软件的销售量增长速度变慢,并告诫说各种因特网协议的网络软件供应商对这个软件的挑战在日益加强。

并指出,万维网对微软公司为软件业一些重要部分确立标准的能力是个严重威胁。

舍尔伦德的高论对微软造成了不小的打击,使得微软的股票自两盘交易中跌落7%,跌倒了美元。

而以网络有关的公司股票价值一举突破50亿美元的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