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尔还在湖滨中学的时候就对电脑的软件感兴趣,到了大学也一样,甚至在成立微软之后,他的这种兴趣一直没有改变。
那当然与他天才性的数学能力有关。
在湖滨中学的时候,电脑中心公司倒闭,盖茨和艾伦在电脑硬件上做过尝试,但最终失败了,这可能导致了他们最终放弃电脑硬件方面的努力。
比尔?盖茨的一句名言是:我们应该只做软件。
【1】【1】智慧评析:在不断的实践中确立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这是成功的基本要素。
许多人之所以感到生活庸庸碌碌,归其根源就是没有找到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目标。
只要有了目标,生活就充满了新鲜与刺激。
在哈佛时期,盖茨和艾伦经常在一起讨论有关电脑的问题。
那时候的《大众电子》杂志是他们两个的亲兄弟。
就是那本杂志上的一篇介绍的阿尔塔家用电器的文章激发了盖茨和艾伦研究BASIC电脑语言的。
当时盖茨和艾伦连续工作了8个星期终于编写出了最酷的BASIC语言。
从此以后,这对痴心妄想的小伙子开创了自己的软件事业。
这也奠定了盖茨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的基础。
在微软创立之前,电脑市场就孕育这一场革命。
当时大家都没有想到,暴雨的前奏竟然是当时大家共享的软件。
当时的电脑界的许多大公司包括:IBM、DEC和甚至是刚成立的苹果都把精力集中在电脑的硬件上。
连艾伦都差点犯了错误,他想把微软把微软的业务定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
表明艾伦对未来电脑市场的主导的把握还是模棱两可,可是盖茨自作主张,坚决认为,软件业才是他们的方向。
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盖茨回答记者说:我想我们应该只做软件。
微处理器的能力两年就翻一番,在一定意义来上说,你可以把计算机能力想像成几乎是无限的。
这样,你就该问问自己了,为什么要掺和进制造几乎是无限止境的东西中去呢?什么是稀缺东西呢?是什么限制了对无限的计算能力的利用呢?是软件。
为了说服艾伦,盖茨花了许多力气。
他一直告诉艾伦,集中精力于软件业,才是明智的选择。
而那些微型计算机制造厂商和生产计算机辅助设备的企业所采取的硬件和软件全解决的策略是错误的。
时间一直推到1981年,盖茨还在向艾伦宣言他的判断,他甚至宣称软件战略是孤注一掷的战略。
但是,在艾伦的脑子里,仍然认为电脑业已经变成更大规模的硬件生产业。
只有盖茨一个人坚持着自己的观点。
他说,软件具有真实的开发价值。
行业的演变,将始终围绕着软件转。
事实证明盖茨是正确的。
于是电脑业的许多企业纷纷投入到电脑软件的开发上来。
面对这样的场面,盖茨让微软站在业界的前面,不断的创新,加上高效的经营,将产品于市场紧密结合,始终保持了一个业界标准的位置。
在电脑的硬件不断的普及,价格直线下降的时候,软件突然变得有利可图,这让盖茨和微软所有的同僚高兴了一阵。
盖茨又察觉到了一个新的电脑发展趋势。
即通用电脑中的软件化。
【1】这一程序化的的电脑发展趋势,将对微软的命运起决定性的作用。
如同给还不成熟的微软下了一场甘雨。
电脑的软件化意味着电脑将是一种更加职能化的东西,它对软件的依赖性更大。
通过软件,人们可以完成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任务。
【1】智慧评析:一个成功的商人要有敏锐的嗅觉,能嗅出市场的潜在商机。
盖茨就拥有这种敏锐的嗅觉,他善于洞察先机,以此成就了自己的辉煌事业。
微软开始慢慢地走上了创立业界标准的道路。
微软不断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同时对以有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步步升级。
从BASIC到MS-DOS,从视窗到Windows95,从Windows98到WindowsNT,从Word、Excel到Office,IE到其它相兼容的软件,微软推出了无数的产品,经历了无数的风波,始终在自己设计好的软件业不断创新。
软件的开发是微软存在的根本。
只有生产出了市场所需要的产品,微软才有其存在可能。
所以,微软一向都注意对自己生产部门管理。
这也是微软的核心魅力所在【1】。
微软的开发项目基本有三种不同的主管负责:项目经理、技术经理、程序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