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过程包括整合和稳定两个元素。
整合是先将大型的产品分割成若干,即分割出数个产品的特色,再分给小型特色小组。
再将不同的工作小组的不同工作人员随时与其他同步工作的人员保持步调一致,互相整合。
稳定则指的是在特定的日期召回所有开发结果,使得程式能够在稳定中开发,而不必到各项开发完成以后,才发现互相并不相容。
组织的人员相互关联,但无法在开发初期便划定彼此的职权与责任,于是必须找到一种方法,能够使大家在有秩序的架构内工作,这架构一方面有足够的控制力,一方面又给大家足够的自由和弹性。
由于软件在开发期间随时可能需要改变产品的具体性能,所以既使软件人员在顾客试产品、修改设计时,推翻前面已经做好的设计也损失不大。
我们可以发现这种产品开发方式结合集体合作的大力量和小组力量的积极活泼,得到了公司劳动的效能的最大发挥。
1993年8月接受采访时盖茨描述微软新的产品开发方式说:强行通过一个接一个的里程碑,完成除错手续,使得产品能够达到一种稳定――我不是说完美,只是相当――的阶段,对开发而言,绝对重要。
通过这样一套手续,我们知道自己到底做了多少,而不是和自己开玩笑地不断把东西丢进去,然后祈祷……过去,我们产品开发到最后阶段都要花老长时间来测试,简直无可救药。
如果这时候发现基本产品失误,该怎么办?眼看无法准时交货,有该怎么办?在产品上市前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就没有办法写程式进去了,这时候如果又想出什么新的点子的话,可该如何?所以,总得来说,我觉得拟定里程碑的开发方法非常合适我们。
【1】【1】智慧评析:制定出一套高效率、低成本的战略计划,是每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战略与战术的有效结合,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防止不必要的循环作业。
我们知道,在软件行业,一个大型软件出炉经常会比预计的时间要晚。
往往新产品出来之后,花更多的时间是软件的改进更新。
虽然微软经常不定期交货的行为会遭来非议,但是盖茨还是坚持自己的方式,况且不断调整软件开发的管理方法是及时兑现的有效方法之一。
微软刚开始的时候使用的是IBM等一些大型公司的开发出的设计模式,但微软不断的兴起重新发明勇气,即尝试修改他们的开发模式。
不久,微软终于创造出自己独特的开发方式。
微软现在的这种开发方式即允许某种程序的重复改进,但也有相当严谨的结构,适用于大、小规模的各种开发专案。
微软的精英们同盖茨一样,最不喜欢墨守成规。
他们把庞大的软件项目和产品的开发过程保持在一种小团体状态。
这使得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个企业能向微软那样,将一个庞大企业保持在小公司的小组文化的状态。
盖茨创造的这种整合稳定式软件开发方式,把庞大的复杂软件工作,简单化小组化,把一些传统认识上只有管理者才能决策的权力下放到 每个小组每个员工中去,包产到户。
从而,形成了系统与分散相统一,独立与协作相配合,民主与集体相结合,小组与整体相一致的独特管理方式。
创新是一个企业最终生存的灵魂。
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主要靠电脑来完成,而人们在使用电脑这样一种工具的时候,软件作为这种工具的主要部分,显得尤为重要。
软件的开发与创新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方式。
盖茨早已被誉为创新的典范。
他的行事永远给我们新鲜的感觉。
他的公司同样推陈出新。
盖茨从来不会满足现有的成就,他一直引导着微软不断的进行技术创新。
比尔?盖茨说,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前提。
科学技术有史以来都具有强大的创造性力,现代社会中,我们行为的效率、有效性和准确性是以科学技术为保障的,用于物质进行交换和对信息进行处理是技术的两种基本方式,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而关键是对信息处理的、信息加工的深度和信息反馈的准确度。
当初,微软与IBM合作,共同研制PM。
那时人们对IBM的PC机投以了很大的期望,人们形容它为一辆三匹马的马车。
因为它包括了IBM的主要设计、英特尔的核心微处理器和微软的MS-DOS操作系统,还因为IBM是电脑界的霸主。
但是,盖茨不这样认为,微软和IBM合作,只不过因为IBM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强大势力,可以让微软作为凭借壮大起来。
盖茨认为,因特尔的80286芯片并不适用,称它为死脑。
OS/2需要极大的内存才能运行,这在当时可说是奢侈。
因为在一年前著名的生产内存储器的公司――Intel已经退出了市场。
因此,当IBM在1987年末发布OS/2时,内存的价格飞涨。
那么IBM要求顾客不但要买新的硬件PS/2,还要花几千美元买更大的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