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首富诠释成功人生:比尔·盖茨智传 > 第十一章 客户永远是上帝(2)

第十一章 客户永远是上帝(2)

2025-03-30 17:32:28

【1】智慧评析:现在是一个讲究合作的社会,在当代生存,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绝不可以小觑合作的力量。

合作并不意味着企业的利润要一分为二,而是要创造更多倍的利润;合作并不是简单的实力增强,而是智慧之间的碰撞,经验之间的交流,技术之间的取长补短。

就拿微软Office升级版为例:Office套装版本包括表格处理软件、文字处理软件、画图软件等其它相关软件。

微软在1994年就专门为这一套装软件成立设计小组,以打好坚实的基础。

设计小组到全球各地,拜会不同的公司,调查这些公司是怎么试用微软的产品,这些公司具体还需要那些服务,它们对微软的产品还有什么不满意或要求之处。

设计小组甚至观察研究那些使用微软产品的人,计算他们敲多说字母键。

他们统计产品支援热线电话的通话次数,并将来电内容按照问题的性质加以分门别类。

经过这一番缜密科学的研究之后,该小组整理出一张张清单:最得客户青睐的功能、最让用户喜欢的项目、用户从未坚实的软件功能、以及用户想要添加的新功能。

最终让我们看到了今天的超级完美版本。

它不但设计添加的许多新的功能,还设计了一个漂亮的视觉效果。

达到美观实用的完美境地。

微软为了赢得客户,真正的让顾客体验到了上帝的感觉。

有一次,微软的主要软件零售商Compusa的一位行政人员在会议中发言说:我并不了解贵公司的决策者是谁,但我知道决策流程时耗力。

就是这样以句话,引起了营业部和盖茨的高度重视。

微软马上将公司重新改组成许多专业性质相对独立的单位,每个单位都有自己明确的授权和职责。

虽然微软在对待盟友上有些时候会软硬兼施,不择手段。

但是相比之下,微软对客户的关心还是占主要位置,因为盖茨知道,微软的最终目的是占有市场。

但是微软并不是真如司法部咬住不放的,触犯了反垄断法。

向美国的INTEL、CISCO、AOL等公司在各自的领域都是高度垄断的。

它们竞争与合作中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获取的利益的各种行为已经远远超过了微软。

但是微软在其成长过程中切树敌众多,导致源源不断的官司缠上身。

这与微软的战线拉得太长的缘故有关,微软在好多领域都有自己强大阵营。

微软的效率又高,这就给众多的竞争对手造成了压力。

其次是盖茨的商业达尔文主义。

以毫不留情的方式击败对手,不给对手任何的喘气机会,就象当初对待网景那样。

众多被微软绞杀的对手当然对微软恨之入骨。

微软在对待这些诉讼是才用得最多的办法是庭外和解。

微软的这种化解方式往往起到双赢的效果。

许多竞争对手成为了微软的盟友。

比如甲骨文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甲骨文公司对微软的态度前后发生的360度的大转变,开始宣布和微软的将联合发布广告,以推广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应用数据库。

在微软的社交圈中,像甲骨文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如IBM、SAP、和Sun公司就先后分别同微软签署了相似的合作协议。

而且,微软的VSIP计划几乎囊了所有著名的软件公司。

这些软件公司开发推广的软件正是微软的强大对手。

如IBM和甲骨文的数据库产品是微软的SQL Server最为强的敌人。

又如,Sun公司的Java语言也是微软的NET工程的有力竞争者。

现在,NET逐渐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其销售业绩的背后也是Windows巨大平台的支持性,包含对Java语言的支持。

盖茨要求微软的员工牢牢记住顾客是上帝这一宗旨。

时时刻刻对顾客的意见和建议高度重视,并且迅速处理。

所向披靡的市场策略中国的兵法中有句古话叫做: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要战胜竞争对手,随时了解对手的动态,掌握时局的变化变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微软就成立了SWOT打击小组,专门研究对手的实力、弱点、机会及能给微软带来的威胁。

盖茨还创造了影子竞争对手,准备随时可能出现的挑战。

所谓SWOT是指对手的实力、弱点、机会和可能带来的威胁。

其中包括一个公司的内部因素,也包括外部因素。

前两者就是属于公司的内部因素,如公司的财力和获得专利权的领先技术等;后两者则是外在因素,如对手的销售情况、市场份额和服务态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