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在占领市场过程中所上演的一幕幕绝技值得众多商家门借鉴和学习。
在商业市场上没有什么规则可讲,然而占领市场,获得更多的商业利益是硬道理。
盖茨说哪里有竞争,哪里有微软。
一个公司要敢于接受竞争,敢于接受挑战。
只有在竞争中,公司的管理、技术才能得到发展。
正如20实际80年代的微软敢于与比自己强大的对手竞争视窗操作系统。
90年代,微软又开始竞争网际网路的地盘。
在不断将视窗Windows系列更新升级的基础上,进军多媒体领域,将字符、声音、图像、影像等媒体综合起来。
致力开发网路应用软件和网路服务产业。
盖茨还向信息高速公路进军。
未来的高速公路将综合现有的计算机服务、电话和有线电视等多项功能,成为广大的服务载体。
当然,盖茨的竞争手段远远不止这些。
商业竞争局势变幻莫测,针对不同的情况必须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技巧。
在电脑软件业的竞争中也不仅仅靠技术领先足够。
历史上在一时间比微软技术先进的企业多得是,但是它们最终被微软打败,当然还以微软雄厚的资金,宏大的规模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盖茨的灵活多变的营销手段,因为毕竟微软也是有小公司发展起来的。
巧妙地利用价格手段也是盖茨的看家本领。
当微软强大之后,相对于其它的企业,资金占有是最大的优势。
这也讨来了联办政府令人厌烦的反垄断诉讼。
因为价格手段总是和盖茨的捆绑粗略联系在一起。
捆绑策略一方面一免费的套餐软件剥夺对手的生存权力,一方面一侵略性营销索取高价位。
盖茨就是根据需要,巧妙利用价格手段来排挤对手的生存空间的。
他有时候台高价位牟取暴利暴利,有时候又赔本销售,抢占市场。
对于盖茨来说市场是最主要的,有些时候他不惜利润为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
因为只有占领了市场才是占领了最安全的位置。
只要占领了市场就何以把失去利润再赚回来。
在占有市场的过程中,盖茨经常采取的手段是:先用低价为或赠送的方式赢得市场的优势,当稳定了市场形势后在逐步抬高价位。
微软也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盖茨的一切营销策略。
盖茨价格策略的核心是:在所销售的PC机的其它零部件箈琋降价的同时,提高操作系统的价格。
盖茨在他的备忘录中说:在过去的10年中,我们已经提高了产品的价格,而其他零组件的价格已经下降,而且仍然将继续下降。
事实上微软只需要在它的操作平台的价格抬高就足以支付公司运行的需要。
因为微软的操作系统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稳定的市场。
事实证明盖茨的预测也确实是正确的。
微软操作系统的价格在1990年是19美元,而到了1996年则已超过49美元。
在90年代,微软就是高PC的市场占有量在不断地的增长,促使的操作系统的需求量增加和价格提高来获得总体利润的攀升。
比尔?盖茨说:在过去的几年里,OEM部门收入的增长极大地依靠于销售的增长,同时也一直在提高操作系统的价格。
在这段时间内,平均系统售价保持相对稳定或有所上升,使得我们很容易提升价格,获得我们应有的价值。
在微软推出Windows2000时,比尔?盖茨企图让用户过渡到一个价格相对于以往平均价格的两倍的操作系统,也就是说,他希望用户在使用Windows时掏出比以往操作系统贵一倍的钱。
他分析它的定价不是由供应方的竞争所驱动的,而完全取决于需方市场(即消费者)的承受能力,所以比尔?盖茨在定价的时候考虑的不是操作系统的竞争,而是电脑价格的下降。
电脑价格的下降,很难使Windows保持高价位。
为此他必须作以相应的调整。
他确信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战略,可以使微软的产品保持高价并且还会提升价格。
盖茨在备忘录中说:我们应当注意到,将过去几年的系统价格和今天的价格相比较,在PC厂商的低端市场,他们开始从系统中省去了显示器和其他部件。
因此我的比较不一定100%正确,但是这不会改变趋势。
我们可以设想,并不是所有的1000美元以下的PC都削减了功能,也不仅仅针对消费市场。
如果OEM厂商削减了外围设备,那么许多机器的功能将受到削弱。
我们可以用USB、1394、设备架构等来缓解这种状况,这样外围设备可以方便地连接到新的PC上。
这样核心部分的架构可以人为地降低价格。
至少这可以使我们在增加价格的同时更容易维护我们的定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