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十位行业精英教你读大学:读大学,怎么读 > 第四章 胡适:确立自己的人生方向

第四章 胡适:确立自己的人生方向

2025-03-30 17:34:39

现在有人对你们说:牺牲你们个人的自由,去求国家的自由!我对你们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从前禅宗和尚曾说,‘菩提达摩东来,只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我这里千言万语,也只是要教人一个不受人惑的方法。

被孔丘、朱熹牵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马克思、列宁、斯大林牵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汉。

我自己决不想牵着谁的鼻子走。

我只希望尽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们学一点防身的本领,努力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

胡 适,学者,诗人。

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闻名于世,学名洪,字适之。

安徽绩溪人,幼年在家乡私塾读书。

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学影响。

1904年春到上海进入新式学堂。

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赴美国,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1914年求学于哲学家J.杜威,深受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

1917年,提出文学改良八事,强调以白话代替文言作正式的文学语言,为以新文学取代旧文学打开了缺口,被誉为文学革命首举义旗的先锋,一时享誉全国。

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 1938―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9年去美国,1958年返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1962年在台北病逝,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

胡适对文学革命的倡导,对白话文的提倡与实践,对西方式民主、自由的追求,以及处世方面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风范,都在大学生中引起一定共鸣,他常常为大学生指点迷津,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尤其看重非职业兴趣的发展。

关键词:认识、规划、优势、学会管理时间、执行语 录: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时要在有疑处不疑。

第一节大学里如何重新认识自己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我们一生一世其实都在与自己相处。

只有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我们才能有所进步,生活也才有意义。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从青春期向成年转变过渡的重要时期,也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完善的重要时期。

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有助于增强自信心,健康地生活。

1.从兴趣开始认识自己许多大学新生都会遇到这样一个困惑:在考入某所大学之前,所考虑的只是一所大学的名字、一个专业,而这些都是自己或家人从成百上千条信息中千挑万选最终决定的,这个专业可能是自己喜欢的,也可能是父母的意愿。

但是,当进入大学之后,随着所接触专业的逐渐深入,许多人就会对自己所选的专业产生怀疑:大学怎么是这样的?与我当时想象的专业大不一样。

这个时候,你就要学会对自己和所学专业做出一个全新的认识和评价。

1910年,胡适获得了庚子赔款奖学金后,进入了康奈尔大学学习农业。

当时之所以选择学农,其根本原因是美国的农学院可以免交学费,对家道中落的胡适而言,这样可以节省学费以接济家庭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