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下载的该电子书来自:TXT书库欢迎访问: www.txtsk.com.cn导论人类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不仅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伟大,更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与可悲!但人类若到此就裹足不前,那么人类的这种伟大,其价值就与那种毫无实际意义的空气震动没有任何区别了。
中外文化中素来皆有知易行难和知难行易的分野,但不管怎么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人类欲有所作为,当如中国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所言:知行合一。
那就是,知则必行,不行不足以谓之知。
真知则必行,不行终非真知。
人类不仅要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和可悲,而且必须要能够随时付诸行动,以拯救已经陷入灾难之中而显现出末日之兆的自己。
在那些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情愫的人看来,如果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不再是那么残酷,而是再多一点柔情,我们的世界或许会变得更加阳光,更加美好些。
但在笔者看来,今天人类面临的问题,绝对不是什么残酷不残酷的问题,而是人类还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的问题。
无数的事实千万次表明,我们人类已站在悬崖边缘,下边就是万丈深渊,人类今天已经处于一个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人类在地球上存活了几百万年,或许本身就是一种侥幸。
人类即将面临的明天,不是充满着鲜花与美酒的锦绣前程,而是相反,人类自有自我意识以来就一直生活在对地球大毁灭的恐惧的梦魇之中。
如今这个噩梦也许即将成为现实。
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命运有可能在人类身上重演。
在不远的将来的某个时刻,人类也许在瞬间从地球上蒸发掉,更有甚者,地球也或许将不复存在。
从那以后,地球上将不可能再有人看见末日世界的天空是否会出现血色的人影和燃烧的十字架。
人类的今天将可悲地转化为没有未来的史后史。
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丑恶的,理性的、荒诞的,悲剧的、喜剧的,幸福的、苦痛的东西,都将灰飞湮灭,在无声无息中归于虚无。
人类的历史,是伴随着其遭遇的危机与困难而得以延续的,这些危机和困难不断给我们提出问题,迫使我们不断去解决这些问题。
解决了,人类就可以沿着阳光大道昂首前行;万一解决不了,人类就将遭受惩罚,不是走向没落,就是走向灭亡。
今天的人类已经走到地狱的边缘,被彻底毁灭的危险随时会降临到人类的头上。
我们无法知道是2019年,还是2090年将是人类的灭绝之日,但是有一点也许是肯定的,我们如今是生活在末日来临前的刀山火海之上。
古训告诫我们,对待必然之事,当坦然接受,关键是如何应对。
面对末日的来临,人类不应该如庸人梦游一般,临近万丈深渊却浑然不知;也不应该虽对灭顶之灾有所察觉,但却如惊弓之鸟,惶惶然而不知所措,或依然麻木不仁,我行我素。
是的,我们人类如今是身处一片荒原之中,环顾四周,没有一个脚印可以给我们指出摆脱这种危机的方向。
对于如何走出危机,虽然不乏一些有识之士的探索和研究,但绝大多数言论,始终逃不出古旧或冷战的思维和范畴。
许多观点仍停留在过时而糟糕的青铜器或大烟囱时代,这些观点听起来就如同德国文学家歌德所形容的那样,只像发出声音的铜铁和叮当作响的铃铛而已。
【德】爱克曼辑录:《歌德谈话录》,杨武能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第80页。
要拯救人类,去简单地重复古旧岁月的陈腐教条,把现代人的大脑变成前人思想的跑马场徒劳无益。
这需要一种超越时空的新思维、新理念。
作为人类的一员,笔者奉献给您的这本书,意在就人类所面临的毁灭性灾难及其成因,以及如何超越这种灾难以求继续生存下去,进行力所能及的探讨。
或许本书所阐述的一些想法或思想,难成体系或被接受为真理,但只要能对人类的未来有些用处,笔者就心满意足了。
科学大师爱因斯坦曾经说过:避免完全毁灭的目标必须高于其他一切目标【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晚年文集》,海南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第169页。
,对于每一位地球公民来说,有谁会对爱因斯坦的真知灼见提出怀疑呢?既然如此,那么在此最高价值面前,还有什么别的目标和别的什么价值不能摄取,或者不能放弃呢?为眼睛近视者指引道路是徒劳的,因为你不能对他说‘看见十里外的教堂吗?就朝这个方向走’【英】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文化的价值》,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第2页。
,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如是说。
笔者相信,天下众生,绝对并非全都是近视之人!第一部 概述无论是从狭义上讲,还是从广义上讲,我们都是生活在一个相对的世界之中。
若要对我们人类的命运作一个总体的判断或者评价,其前提是必须先明确我们据以判断或者评价的参照系是什么。
如果我们选择的时间或者空间的参照系不同,自然就会得出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观点。
很显然,20世纪和我们今天所处的21世纪初叶,对人类来说无疑显示着巨大的进步。
例如,在发达国家,人均寿命已大为延长,一般民众都能识文解字,无论是农业生产还是工业生产,其生产率都达到以前人们连想都不敢想的程度,人均收入同样攀升到前所未有的惊人程度。
即使在那些欠发达国家,也是如此,其人均收入从20世纪初的年均200美元增加到现在的年均1240美元,识字率从25%提高到74%,人均寿命则从40岁延长到了65岁。
全球许多贫困地区也有了可携带的饮用水,卫生条件、住房条件和其他基础设施都得到突飞猛进的改善。
一言以蔽之,如果我们拿人类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提升水平,以及人类智力水平的高低来看,历史上任何时期的人类与今天的人类相比,都属于史前人类,愚昧无知,野蛮不堪。
从这个角度来看,把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称为有史以来最好的时候,绝不过分。
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例如选择人类生存的可持续性,通俗一点也可称为人类生存的安全性来看,结论则截然相反。
恰如人类今天的繁荣程度是历史上任何时期所不可比拟一样,我们人类今天所面临的彻底毁灭的可能性与糟糕程度,同样也属空前,而为历史上任何时期所无法比拟。
可以说,刚刚过去的20世纪和今天所在的这个21世纪将是人类所曾经经历过的最糟糕、最残酷的两个世纪。
我们随时都可以列出一个可怕的清单:两次世界大战、30年代世界性经济大萧条、集中营与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波黑战争、非洲种族大屠杀、海湾战争、核武器以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这使得牛津大学哲学家、思想家I·伯林认为,他的一生中最让他震惊的事情是——他一直活着,而且安然无恙。
杨莉等:《疾病或被改变中的生命史》,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第1页。
因此,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把今天这个时代称为有史以来最坏的时候,也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英国伟大诗人狄更斯在其《双城记》中曾经说过:这是最好的时候,也是最坏的时候。
美国现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曾经说过:这既是一个有希望的时代,又是一个有空前危险的时代。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5月第1版,第901页。
或许我们今天人类的生存态势,就是对这两位伟大学者各自看似前后矛盾的警句的最好诠释。
从天性上看,人类素来是最喜阳光而嫌恶风雨的,那么就让我们从最好的时候说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