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危机与人类选择:超越2012 > 第五章 真正的知识年代(3)

第五章 真正的知识年代(3)

2025-03-30 17:35:00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谓是一日千里,到今天,电子计算机已经进入超级计算机时代。

超级计算机的界定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与当时的计算机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水平紧密相连。

以峰值速度指标为例,2000年前后,每秒万亿、十万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是超级计算机的标志,而在2009年前后,百万亿以上已经成为超级计算机的标志,而到今天,千万亿次已经成为超级计算机的新高峰。

目前世界上具有千万亿次计算能力的超级计算机中心和国家级实验室共有6家,其中美国3家(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美国能源研究科学计算中心、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中国1家(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日本1家(东京技术研究所)、法国1家(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德国1家(欧盟优利西研究中心)。

这些超级计算机具有非凡的计算能力,以中国新近开发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为例,这台计算机的峰值计算速度为每秒4700万亿次(持续运行速度为2566万亿次)。

天河一号运算一小时,相当于全中国人民同时计算340年以上;天河一号运行一天,相当于一台双核的高档桌面电脑运算620年以上。

此外,超级计算机的存储能力也是极端惊人,还以天河一号为例,该计算机的存储量为2PB,也就是2千万亿个字节。

我们都知道,一个汉字平均为两个字节,那么,天河一号即可在线储存一千万亿个汉字,相当于存储100万字的书籍10亿本。

赵永新:《天河一号,全球超算‘一哥’》,载:《人民日报》,2010年11月17日,第6版。

知识的飞跃文字、纸张和印刷技术的发明不仅极大提高了人类知识积累的速度,而且也因此极大推进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深度。

各种新知识、新概念的不断出现就是其最显著的结果。

1万年来,人类在认识自身和宇宙的过程中积累知识的速度,一直呈螺旋式上升。

文字发明以后,这上升的速度有了急骤的飞跃,这是人类知识积累的第一次飞跃。

但即便是这样,过去的多少世纪中,速度一直还是很慢,慢到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

出版印刷术发明以后,尤其是在15世纪谷登堡的活字印刷技术问世以后,知识积累出现了第二次的大飞跃。

据最乐观的估计,在公元1500年以前,欧洲书籍出版的速度是每年1000种。

这就是说,要出版10万种图书,就需要一整个世纪的时间。

到四个半世纪后的1950年,出版速度急骤上升,欧洲每年出版书籍达12万种,原来需要一个世纪完成的工作,现在只要10个月的时间。

到1960年也就是10年后,这个速度又来了一次重大的飞跃,原来要一个世纪才能做完的工作,七个半月就能完成。

而到了60年代中期,包括欧洲在内,全世界出书量达到每天1000种的惊人数字。

【美】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新华出版社,1996年4月第1版,第22页。

我们还发现,图书出版增长的曲线事实上是和人类获得新知识的速度呈现相平行的态势。

例如说,在谷登堡之前,只发现了11个化学元素。

第十二个元素锑大约是在他发明活字版的期间发现的,离发现第十一个元素砷的时间整整200年。

如果这种发现的速度一直保持下来,那么从谷登堡的时代到现在,我们只能够在周期表上增加二三种新元素。

事实上,在谷登堡以后的450年中,发现了70多种新元素。

而自1990年以来,我们发现新元素的速度不再是每两个世纪一个,而是每三年一个。

不仅如此,我们还有理由相信,这个速度还在急剧上升。

例如说,现在的科学杂志和文章,和先进国家的工业生产一样,是15年左右翻一番。

在所有学科,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最近几十年所取得的成就,使人类史上任何可以比拟的科学发现时期都相形见绌。

今天,仅仅美国政府每年就发表10万份报告,外加文章、专著、文件等45万种。

从世界范围来说,科技文献的出版达到每年大约6000万种。

同上书,第22—23页。

计算机能以令人头晕眼花的速度分析和传播种类繁多、数量大得难以令人置信的数据。

这种空前的能力,使其成为当今知识积累加速度的主要动力。

和观察我们周围肉眼看不到的宇宙所用的其他效力越来越大的分析性仪器结合起来,计算机把积累知识的速度提高到令人目瞪口呆的程度。

根据美国著名网络公司谷歌的估计,目前全世界存在所有图书馆的图书达到13亿种,且以每年几百万种的速度在增加。

人类创造与传播文化模式与速度的革命性变化,把我们人类打造成为一种无所不知且无所不能的超级智慧动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