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危机与人类选择:超越2012 > 第十三章 微生物的围剿(3)

第十三章 微生物的围剿(3)

2025-03-30 17:35:00

在20世纪50年代侵朝美军中和1996年的阿根廷,流行过一种汉塔病毒综合症,在前者中造成3000名美军感染此病,其中190人因肾脏损害而死亡,在后者中则导致11名患者死亡。

1967年,在德国玛尔堡、法兰克福和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几乎同时爆发一种出血热,共有患者31例,死亡7人。

引发此传染病的病毒来自于非洲乌干达长尾绿猴,其病毒属丝状病毒科。

其后又分别于1975年在南非的约翰内斯堡、1980年在肯尼亚、2005年在安哥拉都发现了这种传染病,先后共造成约600人死亡。

拉沙热(lassa fever),自1969年到1973年先后在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尼日利亚、中非共和国和西非一代广泛流行,死亡率达到36%—67%。

埃博拉出血热(EBV)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疾病之一。

自1976年发现以来,埃博拉出血热共造成数万人死亡。

因此病均发生在非洲偏僻地区,因此实际死亡人数要远远大于官方公布数字。

众所周知的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自1981年6月在美国发现以来,短短20多年,已经有6000万人感染艾滋病,其中2200万人已经死亡,此数字大大超过20世纪所有战争中的死亡军人的总数。

1300万名儿童因此成为艾滋孤儿,绝大多数生活在非洲大陆。

更让人类感到恐惧的是,艾滋病的病原体HIV已经于1993年以前就出现了新的变异,如今艾滋病病原体到底有多少种变异类型无人知晓。

1986年,在英国首次发现的人新型克雅病曾经一度让全世界陷入疯牛病的恐慌之中。

1993年,在美国发现的汉江病毒病,让那些患者在极短时间内就因呼吸窘迫而死亡。

1994年,在澳大利亚发现的亨德拉病毒病至今无药可治,患者可因呼吸、循环系统衰竭而亡。

1998年在马来西亚发现的尼巴病毒病,毒性无比,患者一半难逃厄运。

1937年在乌干达、1999年在美国发现的以库蚊为主要媒介的西尼罗河病一度横扫乌干达和美国。

非典型性肺炎,2003年发现于中国,在其后很短时间,就从中国蔓延到32个国家和地区,一时间,真让全世界大有谈非色变之势。

非典型性肺炎被视为重要程度仅次于艾滋病的严重问题,而其紧迫程度甚至一度超过艾滋病。

1997年爆发于香港、2004年爆发于越南的人禽流感则对所波及地区的人类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对这些地区的养殖业造成灭顶之灾。

此外需要予以特别说明的是,科学家在南极地区考察时,在该地区永久冻土层之下发现了一种目前科学界前所未知的神秘病毒。

让科学家们感到无比震惊的是,目前地球上没有任何人或者动物对这种病毒具有免疫性。

就其来源,科学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有的说此种病毒是一种冰冻在冰川里的史前病毒,是地球几万年甚至是几十万年前的产物,这些病毒曾经肆虐地球,导致大批史前物种灭绝。

有的说这些病毒是当年纳粹希特勒德国运往南极基地的生化武器。

但不管是哪一种,一旦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到一定程度,随着南极冰川融化,这些致命的神秘病毒就会立刻复苏并向四处传播,届时地球上的成千上万的物种就会面临灭顶之灾,人类自然也是在劫难逃。

或许人们会抱着侥幸心理说,如今人类科学技术尤其是医疗科学已高度发达,应对这些突如其来的疾病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人类大可不必再为此担惊受怕。

其实不然,恰恰相反,这些微生物所带来的传染病随时随地会对人类构成灭顶之灾。

法国作家加缪在其《鼠疫》中如此写道:鼠疫杆菌永远不死不灭,它能沉睡在家具和衣服中历时几十年,它能在房间、地窖、皮箱、手帕和废纸堆中耐心地潜伏守候。

也许有朝一日,人们又遭厄运或是再来上一次教训,瘟神会再度发动它的鼠群,驱使它们选中某一座幸福的城市作为它们的葬身之地。

李异鸣:《人类灭绝的10种可能》,武汉出版社,2010年2月第1版,第123页。

关于未来可能发生的全球性传染病,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曾对此做过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预言。

在这份名为《全球趋势:转型的世界》中,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专家们指出,在大约2025年,有可能爆发全球性传染病。

此次传染病最有可能因类似H5N1禽流感病原体(HPAI)以及其他病原体,如非典(SARS)冠状病毒而引起。

这类传染病首先出现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然后传遍全世界。

在此次全球性瘟疫中,仅仅美国就有数千万人乃至上亿人感染此病,数千万人丧生,而在世界其他地区,受到的损失更加严重。

全世界接近三分之一的人口遭殃,成千上万人死于非命。

【美】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全球趋势:转型的世界》,时事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第102—103页。

美国专家说得不错,包括鼠疫杆菌在内的各种细菌和病毒,随时陪伴我们左右,也随时会向我们人类发起进攻,而致我们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