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正因为这一次次的征服,最后造成了人类逐步走到一起,逐步走向成熟。
没有这一次次的战争,或许我们人类还处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状态。
也正是在频繁的往来中,那些语言的藩篱、地理的鸿沟和信仰的障碍,在人类追求大一统的伟大进军中土崩瓦解。
战争中的强者,凭借手中的利剑南征北战,特别是全球化经济大一统时代的到来,更好地把我们人类推向一个新的时代。
毫无疑问,历来的强者无不以自己的面貌来改造他所能掌控的世界。
古往今来的强者,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的强者们,以其低廉的商品摧毁了一道道万里长城,一些或是理性的、或是非理性的仇外心理都在这个大炮的打击之下土崩瓦解。
由此必然产生的结果就是政治的集中。
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是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载:《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12月第1版,第36页。
此外,正因为一次一次的战争,我们人类也第一次意识到,人类之间除了彼此的征服以外,还有一些关于人类的普世问题需要共同来解决,如和平问题、环境问题等。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我们这个世界就无法生活下去。
当然各种统一的政治的建立,自然也为我们人类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人类正是在解决这些共同的问题中逐步走向成熟。
毫无疑问,与人们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以上我们所研究的这些大一统国家从来就是地区性的和暂时性的,而没有一个是所谓的包容整个地球的大一统国家,但是,它们却预示着一种未来的方向性的体制,从而为人类的未来生活提供一种崭新的启示。
尤其是,生活在这些国家之下的人们都认为他们的国家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大帝国,是整个天下,而既然是天下,就是意味着天下无外,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包容天下的天下意识,而这种立足天下的现代意识就是我们必须的。
没有这种意识,任何大一统的政治行为都不可避免走向失败。
威尔逊主义与国际联盟美国民主党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提出了一个以他名字著称的威尔逊主义。
所谓威尔逊主义就是指威尔逊总统在主政美国期间提出的关于国际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各种理念、信仰、愿望和标准的统一体。
究其内容,具体体现在1918年1月8日威尔逊对美国国会发表的十四点计划的演说之中。
该演说着重强调美国的对外关系政策必须强调如下目标:公开外交、公海航海自由、贸易自由、全面裁军、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民族自决、恢复比利时、撤出俄罗斯领土和建立国际联盟等。
此后,威尔逊又通过一系列的场合对十四点计划进行了补充,提出了美国外交的四项基本原则,即:美国无意攫取别国领土,美国外交手段是和平谈判而不是武力征服,美国不承认任何通过暴力获得政权的外国政府,美国在国际关系中将恪守信用、遵守道义等。
威尔逊主义看似蔚为大观,但在明白人看来,其核心之处其实特别简单。
曾任肯尼迪政府和约翰逊政府时期国防部长的罗·麦克纳马拉和布朗大学沃森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关系教授詹·布莱特就把威尔逊主义简化为四大律令,即:①道德律令——道德应当是一切外交政策的出发点;②多边律令——多边主义应当是实现外交政策目标的基本手段;③民主律令——在美国领导下实现世界的民主是实现永久和平的前提条件;④民族自决律令——任何民族都有权决定自己的政府统治形式。
【美】罗·麦克纳马拉等:《历史的教训: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建言书》,张立平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10页。
也正是因为威尔逊主义所赖以成立的几大律令,特别是多边律令和民族自决律令,决定了在民族主义主宰一切的特殊历史时期,威尔逊主义的悲剧性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