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世界危机与人类选择:超越2012 > 第二十三章 天下一体(6)

第二十三章 天下一体(6)

2025-03-30 17:35:01

内外夹攻之下,灰心丧气的爱因斯坦也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慨叹:我这个可怜的人!【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对被指责为颠覆分子的答复》,载:《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商务印书馆,2009年12月第2版,第381页。

联合国还是清谈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美国为首的反法西斯联盟决心汲取国际联盟的教训,在共同击败德、日法西斯以后建立一个各个主权国家平等的国际组织。

在德国投降一个半月以后,反法西斯联盟的主要国家于1945年6月26日在美国旧金山制定了著名的《联合国宪章》(简称《宪章》)。

《宪章》开宗明义地指出: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运用国际机构,运用国际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宪章》规定了一些应然的原则,如各会员国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但随即表明这并没有授权联合国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之事件。

不仅如此,《联合国宪章》还规定联合国争端解决机制由安全理事会负责,但这样一个需要集体决策裁定任何和平之威胁、和平之破坏或侵略行为是否存在,以及决定采取何种办法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的机构却是要依靠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协调,而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都有权对决议或决定行使否决权,这种决策程序中的一票否决制导致联合国陷入一种极端软弱无力的状态之中。

由于实施这种特殊的决策程序,联合国从萌芽到运转之始,就处于一种运转不灵的状态。

联合国不是一个能够解决人类面临问题的场所,而实际上,联合国或其安理会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斗的场所。

不同阵营的成员国在联合国内经常是唇枪舌战,打得不可开交。

从其运行以来的实践来看,联合国除了在维和和监督一些小国的公平选举方面,还起过一点作用以外,实在没有多少其他作用。

美国国会参议院参议员威廉·富布莱特曾经对联合国做过如下评价:它只能指出方向,要达到持久和平的目的,是根本不够格的。

【美】罗·麦克纳马拉等:《历史的教训: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建言书》,张立平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第19页。

诚然,撇开联合国久拖难决的决策程序不谈,联合国没有自己独立的财政和预算,没有自己的军队,它的经费来源于各个会员国的施舍。

即使要开展一些维和行动,也只能靠其会员国提供军队才能得以实现,否则将一筹莫展,一事无成。

总之,自从其发起人决定成立联合国的时候起,这些国家就没指望联合国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国际机构,而是希望其成为一个软弱的机构。

任何国家的政治家都不敢如威尔逊那样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出卖自己祖国的主权,如果真的那样,其下场也不会比威尔逊好到哪里去。

从最好的方面来看,联合国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维持或恢复和平的工具,如果指望它能缔造和平,那简直是缘木求鱼。

一切人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归功于联合国的成立,其实大错特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和平,在冷战时期,世界保持相对的和平,原因在于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暴力平衡,而冷战以后的和平则与美国一霸独大的格局密切相关。

总之,与联合国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