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不是一个在空中无目的飘来飘去的气球,更不是一只只会在地上掘洞的地鼠,伟大的人类犹如一棵参天大树,其根深扎于肥沃的大地,而其枝丫则升向高不可攀的茫茫星空。
人类是一种无比伟大的物种,其行动是何等的优美,其理解力是何等的神圣,其理智是何等的卓越,其天赋是何等的深邃。
以人为标志的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世界文明的历史进程,都是建立在科学发明的基础之上。
没有发明创造,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
平常人理想中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毛泽东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所憧憬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在当代世界,人类不用吹灰之力就可以实现。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经如此高度评价发明对于人类社会的作用,他说,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并由此产生无数变化,以致似乎没有任何帝国、任何流派、任何星球,能比这些技术发明对人类事务产生更大的动力和影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第336页。
德国哲学家尼采曾经说过,人类是一个桥梁,在这个桥梁的一端,是野兽,而在桥梁的另一端则是神。
人类之所以能从野兽走向神,首先得仰仗于科学与发明的支撑。
在我们的先民面前,湍急的河流宛如一道道难以跨越的鸿沟,海洋湖泊则像一堵堵无法翻越的高墙,而天空更是一口死死罩在人类头上的黑漆漆的大锅,把人类牢牢定格在地球的某个位置而无法挪动半步。
各先民之间,也因此而无法进行最简单的沟通和交流。
中国思想家老子曾说过: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就是对那种落后时代的真实写照。
但科学发明则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中国古籍《世本》如此记载:观落叶因以为舟。
其意思是说,我们的祖先从看到落叶落到水面,并且漂浮起来的情景,从中得到启示,于是造出了船。
古英国人、古荷兰人发明了独木舟;早期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则将捆扎好的芦苇涂上沥青或树脂造成芦苇船;古爱尔兰人将柳条编成船,蒙上兽皮做成柳条船;古代中国人则将动物皮充上气制成羊皮筏子;而现代人发明了蒸汽轮船,这些船都成为人类征服自然、主宰天下的标志。
借助各种舟楫,人类摧毁了大海的屏障,自由往来于世界的各个板块,在扩大贸易、拓展渔业资源的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
中国春秋时期的古书上就有人类以船为本,以楫为马,往若飘风的描写,足见人类当年已如同仙人般的潇洒。
在1609年伽利略望远镜问世之前,人类只能凭肉眼来观察遥远而神秘的星空。
诸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都不过是人类在视力不济情况下的一种想像而已。
而在此之后则就不同了,借助望远镜,人们可以发现在木星的表面,经常有大规模的硫磺不断涌出,而使其表面呈现红黄两色。
月球也并非如我们凭借肉眼所看到的那样光滑无暇,相反,月球表面则是斑驳陆离,坑坑洼洼。
不仅如此,人类早在1969年7月20日,就脚踏实地地登上了月球,零距离一睹月球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