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2025-03-30 17:40:19

真是一群饭桶!关键词:专制统治在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之前,公司已经花了好几年的时间努力开发现代版的麦金塔电脑操作系统,但都徒劳无功。

自1984年首次亮相以来,老版Mac OS系统已经变成了一系列冗繁、不稳定代码的大杂烩,维持并升级这一系统成了一场噩梦。

对用户而言,老版操作系统意味着不断的系统崩溃、死机、重启、丢失大量资料,导致失望和愤怒。

由于Mac OS系统大部分程序依然是以过时、陈旧的代码为基础;苹果公司决定让公司重新开始,从零做起。

从1994年开始,程序员就开始彻底重写操作系统代码,代号为科普兰(Copland)——以美国著名作曲家的名字命名。

但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人员清楚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而且永远也无法完成。

苹果公司管理团队认为,从其他公司直接购买下一代操作系统要比自己开发更容易也更明智。

最终的结果是苹果公司收购了乔布斯的NeXT公司。

苹果公司对NeXTstep操作系统非常感兴趣,NeXTstep是乔布斯离开苹果公司后的几年里开发出来的,先进而精密的一套操作系统。

NeXTstep具有老版Mac OS系统所不具备的一切特征,它速度快、稳定、而且几乎不会出现系统崩溃。

它拥有模式化的结构,很容易进行修改和升级;同时,它还有众多出色的程序工具,这样软件开发人员可以很容易地为它编写软件。

优质的程序工具是技术行业的一个巨大竞争优势。

如果不能吸引好的游戏的话,游戏机生产注定终将失败;与此类似,如果不能吸引才华横溢的程序员编写代码的话,计算机平台终将失败。

从麦金塔电脑到Palm Pilot掌上电脑和X-Box,一个平台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在其运行的软件的好坏。

在有些情况下,这就是所谓的招人喜爱的应用程序——确保该平台获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软件,如Windows中的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或者Xbox的Halo游戏。

NeXTStop的运用收购NeXT公司后,苹果公司必须将NeXTstep转变成麦金塔电脑操作系统。

一开始,这一工程看起来非常浩大,苹果公司的程序员认为应该使用Mac OS8的老界面,并努力将它嫁接到NeXTStep代码库上。

负责监督该项工作的经理——柯戴尔?瑞茨拉夫认为,界面嫁接看起来并不会很难。

我们指派了一名设计师负责Mac OS X,他回忆说,他的工作非常乏味,让新东西看起来像老东西。

但是瑞茨拉夫认为,将这么难看的界面用到如此优美的系统上真是太可惜了,他很快就让设计师创造出新界面的设计方案。

瑞茨拉夫告诉我,设计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展示NeXTStep所具有的众多先进技术——特别是它强大的绘图和动画功能。

瑞茨拉夫是国际上赫赫有名的设计公司——青蛙设计公司(Frog design)的一位说话温和、富有创造力的总监,他在苹果公司工作了九年。

一开始,他只是一名设计师,后来得到了提升,负责领导Mac OS界面小组。

瑞茨拉夫负责从Mac OS 8 一直到首次推出的OS X操作系统的外观设计。

如今,电脑界面颜色丰富且具有动感,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苹果公司和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都非常的朴素,箱子般四四方方的视窗、棱角极其分明并且还有很多斜角。

当时,苹果公司已经向市场投入了透明塑料外壳和具有曲线美感的水果色、泪滴状电脑。

这给予了瑞茨拉夫及其同事很大的灵感。

他们很快就做出了色泽优美的界面实体模型,界面上有透明的菜单、柔和的边缘和圆形的按钮。

真是一群饭桶!(2)瑞茨拉夫的上级,也就是苹果公司现在负责软件工程的高级副总裁,对这些设计方案赞赏有加,但他明确表示,没有时间也没有资源将它们变成现实产品。

Mac OS X那位设计者继续着将老版Mac界面嫁接到NeXT Step上的工作。

几个月后,苹果公司召开了一次Mac OS X项目的全体工程团队会议,目的是总结出该项目的现状。

会议要求瑞茨拉夫展示自己的设计方案,主要是为整个会议带来一些乐趣:在漫长、艰难的一周即将结束的时候,他的讲话能够让人稍微放松一下。

根据安排,他是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名发言人。

但是他心里还是希望这个新的设计能够得到支持,得到应用;虽然他对此并没有把握。

随着两天活动时间慢慢过去,每个人都在想怎样才能完成Mac OS X这一项目。

然后,在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我说道,‘哦,我这里有个新的用户界面。

它是半透明的,有实时动画和良好的电路。

’瑞茨拉夫回忆,我的讲话真的让屋子里的人都笑了起来,因为公司是绝对不会重做用户界面的。

我真的非常沮丧。

真是一群饭桶两个星期后,瑞茨拉夫接到了乔布斯打来的电话。

乔布斯没有在那次会上看到设计方案(因为他没有参加那次会议),但是现在他想看一看。

当时,乔布斯正在对所有产品团队进行调研。

瑞茨拉夫和他的设计成员们坐在会议室等乔布斯,但他一走进来就称他们为一群业余艺术家。

你们就是Mac OS的设计人员,对吧?他问他们。

他们怯怯地点头。

嗯,真是一群饭桶!乔布斯大刀阔斧地去掉了老版麦金塔电脑界面中他讨厌的所有元素。

其中,他最讨厌的是打开窗口和文件夹时所用的不同途径,从下拉菜单到自动弹跳出来的菜单,至少有8种。

问题就在于,窗口实在太多了,瑞茨拉夫说,乔布斯想简化窗口。

瑞茨拉夫主要负责这些特征,他开始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担忧,但是20分钟暴风骤雨般的批评后,瑞茨拉夫意识到他的工作可以保住:我认为他不会开除我们,因为要是他想的话早就开除了。

乔布斯、瑞茨拉夫和设计师开始就老版麦金塔电脑界面如何转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后来,瑞茨拉夫的小组向乔布斯展示了他们的设计方案,这次会议的效果很好。

将这些东西做成产品原型,然后拿给我看。

乔布斯给他们下了这道命令。

设计小组昼夜不停地连续工作了三个星期,用Macromedia Director制作能够实际应用的产品原型,Macromedia Director是一种广泛用来量身定做软件或者网站界面的多媒体制作工具。

我们知道自己的工作非常危险,随时有可能丢掉饭碗,因此我们都非常担心。

他来到我们办公室。

整个下午我们都和他在一起。

从那时起,我们就清楚OS X将会出现一种新的用户界面。

乔布斯被深深地打动了,他对瑞茨拉夫说:这是我在苹果公司有史以来看到的第一个三维数字智能的界面。

瑞茨拉夫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他的表扬。

对于乔布斯,承认你的智商超过100就是一种强烈的认可。

瑞茨拉夫与设计师终于信心十足地觉得可以保住自己的工作了。

当他们看到乔布斯和苹果公司的营销负责人菲尔?席勒(Phil Schiller)从走廊上走回来的时候,他们又开始紧张了起来。

幸运的是,乔布斯当时非常高兴。

看着乔布斯渐渐走近,他们听到他兴奋地对席勒高声说:你一定要来看看这个。

真是一群饭桶!(3)从那以后,我们就没有什么麻烦了。

瑞茨拉夫说。

任何细节都很重要接下来的18个月,瑞茨拉夫的小组每周都会与乔布斯会面,向他展示最新的设计方案。

针对新界面的每一个元素——菜单、对话框和按钮,乔布斯都要求他们做好几个版本,这样他才能从中选择最优秀的。

在开发过程中,乔布斯总是要求做出多版本的产品,包括硬件与软件。

与瑞茨拉夫开会的过程中,乔布斯给了他们很多有关如何改善设计的反馈意见,只有等到他满意,才能开始各元素的开发工作。

该设计小组用Macromedia Director设计出的方案富有动感,但它们还不能运行。

乔布斯可以打开、关闭窗口,下拉菜单,也可以看到系统如何运作;但它们仅仅是动画而已,并未运作代码。

该小组将运作代码放在示范产品旁边的一台机器上运行。

当他们向乔布斯展示运作代码的时候,他会身体前倾、靠近屏幕,认真地对它们进行检查,不断在示范产品与设计方案之间转来转去。

他会一个一个像素地比较,以检查它们是否匹配,他非常注重细节。

仔细地审查每个方面,细致程度甚至达到了像素的层面。

如果它们不匹配的话,瑞茨拉夫说,他就会朝其中某位工程师大喊大叫。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瑞茨拉夫的设计小组花了足足六个月的时间改进滚动条,才让乔布斯满意。

滚动条是所有操作系统窗口中位于右手边的导航条,有时候也会在窗口底端。

它们是所有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对不是用户界面中最明显的部分。

然而,乔布斯坚持认为滚动条应该具有某种视觉效果,瑞茨拉夫的小组不得不一个又一个地设计。

我不得不去制作他认为正确的东西。

瑞茨拉夫说道,语气中带着对居然为了如此微小的细节付出如此大的努力的不屑。

一开始,设计小组发现,要想让这些滚动条的细节设想成为现实非常困难。

要么是箭头的尺寸不对,要么是位置不对,再不然就是颜色有问题。

如果窗口处于活动状况下,或者后台正在运作的话,滚动条看上去必须有所不同。

要想让它们与其余所有部分相匹配,相当有难度,瑞茨拉夫说道,语气中带着厌倦,我们一直坚持,直到最后成功了。

我们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来设计滚动条。

简化用户界面设计OS X界面的时候,他们考虑到了新用户。

由于该系统对每个人来讲都是新的(甚至包括经验丰富的麦金塔用户),乔布斯将设计重点集中于尽量简化界面。

例如,在老版Mac OS系统中, 大部分设置都被掩藏在无数的系统扩展名、控制面板菜单以及各种组成部分的特殊对话框中。

过去,建立网络连接需要多达6个地方的设置。

为了简化这一切,乔布斯要求将尽可能多的设置汇集在一起,并将其放在一个系统偏好框中,而这种系统偏好框则放进了Dock导航元素中。

Dock是一种位于屏幕底端的加载有图标的条状元素。

它是经常使用的应用程序和系统回收站的总部所在地,能够收纳各种各样的东西,从常用文件夹到脚本迷你程序。

为了简化这一切,乔布斯坚持尽量多地去除界面组成元素,保证视窗的内容而非视窗本身才是最重要的。

由于他强烈要求去除不必要元素和简化视窗,最后只保留了几个主要的特征,其中包括设计小组花了好几个星期才开发出来的单一视窗模式。

真是一群饭桶!(4)乔布斯讨厌同时打开好几个窗口。

每次打开一个新的文件夹或文件,就会出现一个新窗口。

很快,屏幕就会被层层叠叠的窗口所覆盖。

因此,设计师创造了一种特殊的单一视窗模式。

所有东西都在同一个窗口展现,不管用户操作的是哪个软件程序。

窗口可以显示电子数据表、文本文件或数码照片。

效果与在一个网页浏览窗口中,从一个网站跳到另一个网站非常相似;唯一的区别在于,这是存储在本地硬盘上的文件之间的相互跳跃。

该系统运作非常好,但常常需要调整窗口大小才能显示不同类型的文件。

处理文本文件的时候,为了便于上下滚动文件,最好是将窗口调整为窄、薄状。

但是,如果用户打开的是风景图片的话,则一定要将窗口调宽。

这并不是最大的问题。

最令乔布斯不满的是,该系统要求设计师在视窗工具栏中设置一个专门的开关按钮。

为了达到简化的目的,乔布斯决定去掉这一按钮。

他能够忍受不断调节窗口大小,但绝对无法容忍这一额外按钮,它使菜单栏拥挤混乱。

这一额外按钮的功能并没能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

瑞茨拉夫说。

在进行新界面研发的过程中,乔布斯有时候会提出一些看起来几乎疯狂的想法,但后来事实证明,那确实是非常不错的想法。

有一次开会的时候,他非常仔细地查看了每个窗口左上角的三个小按钮,这三个按钮的功能分别为关闭、缩小和放大窗口。

设计师将所有这些按钮都设计成了相同的浅灰色,目的是为了防止它们分散用户的注意力,但是很难区分这些按钮各自不同的功能。

有人建议,在光标移到这些按钮上的时候,应该通过触发所设计的动画来说明它们的功能。

但乔布斯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建议:应该像交通灯一样,给这些按钮加上颜色:红色表示关闭窗口,黄色表示缩小窗口,而绿色则表示放大窗口。

听到这一建议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将交通灯与计算机联系在一起真是太奇怪了。

瑞茨拉夫说,但是过了没多久,我们就发现他确实是对的。

不同的颜色含蓄地表明了点击这些按钮的结果,特别是红色按钮,它暗示着危险,这样用户就不容易误点关闭按钮了。

发布Mac OS X乔布斯知道,Mac OS X一定会引起苹果公司以外的软件开发商的强烈反对,因为要想在新系统上运行,他们就不得不重新编写自己的所有软件。

即使拥有Mac OS X编程工具,仍然还是会引起他们的反对。

乔布斯与其管理人员一起努力寻找与软件社区打交道的最佳方式。

最后,他们想到了一个策略:如果能够说服其中三家最大的公司接受Mac OS X的话,其他公司都就会纷纷效仿。

这三家大公司分别为微软公司、Adobe公司和Macromedia公司。

这一策略最终奏效了。

多亏了1998年乔布斯与比尔?盖茨达成的微软公司为苹果公司提供五年软件支持的协议,微软公司从一开始就对Mac OS X表示支持。

但是Adobe公司和Macromedia 公司并没有如此迅速地改写它们公司的大型应用程序。

最终,这两家公司都决定安装这一系统,但拒绝为Mac OS X重写自己的应用程序,该决定使苹果公司决定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软件,这也间接地促进了iPod的问世。

虽然苹果公司开发Mac OS X并不是一个秘密,但它拥有新的界面确实没对外界公开。

该界面的设计是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

除了少数研发人员外,甚至连苹果公司内部也很少有人知道公司正在对界面进行革新。

乔布斯称之所以对此保密,其基本原因是为了防止其他人抄袭这一界面的设计——特别是微软公司。

真是一群饭桶!(5)但是,更重要的是,乔布斯并不想因此破坏当时Mac OS的销售。

乔布斯希望避免 奥斯本效应(Osborne effect)1980年初,一家颇受欢迎的个人电脑厂商奥斯本,因为太早宣布他们要推出更高档的机器而又迟迟无法交货,消费者闻风纷纷停止下单定购现有几种,最后导致奥斯本因收入枯竭而宣布破产。

——编者注。

Mac OS X的开发工作从一开始,乔布斯就命令公司的每名员工停止在公共场合批评现有的Mac OS系统。

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苹果公司的程序员批评该系统存在问题和缺点时总是很直接。

Mac OS X就是他的宝贝,因为他知道它有多么了不起,霍迪说,但是他说,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我们要将重点集中于Mac OS上,因为如果没有它的话,永远也实现不了我们的目标。

他敲打着桌子说,‘你们一定要支持Mac OS。

你们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经过1 000名程序员将近两年半的工作,乔布斯于2000年1月在麦客世界(MacWorld)大会上向公众发布了Mac OS X。

Mac OS X 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它是当时(现在也可能依然还是)设计得最精密的电脑界面,拥有复杂、实时的图形效果,如透明、渐变与动画。

但是,它必须要在苹果公司的G3处理器上才能运行;同时,它还必须要在小至8比特的图像存储器中运行。

这是个相当高的要求。

在麦客世界大会上推出Mac OS X的同时,乔布斯还宣布,他将成为苹果公司的常任CEO。

他宣布这一消息的时候,公司成员都给了他雷鸣般的掌声。

有几名苹果公司的员工说,在2001年3月第一批OS X发货前,乔布斯并未真正成为苹果公司的常任CEO。

到此刻为止,在过去的两年半里,乔布斯事实上已经成为了苹果公司的掌舵人,替换了几乎所有的董事会成员和高级员工,对市场营销和广告进行了重新定位,推出iMac产品,重振了公司硬件业务,并重新调整了销售。

瑞茨拉夫写道:通过推出OS X,乔布斯实现了苹果公司及其所有主要产品的彻底革新;现在,他已经做好准备拿到属于自己的安全卡了。

在担任苹果公司真正的行政总裁之前,他一直都在等待,等待苹果公司最后的一大重要部分按照自己的标准运行。

乔布斯的设计流程此前的很多年里,苹果公司一直鼓励设计者严格坚持本公司的用户界面指南——为了确保软件应用过程中一致的顾客体验而设计的一套权威标准。

用户界面指南告诉设计者应该在哪里设置菜单、这些菜单应该包含哪些命令以及如何设计对话框。

该指南的主导思想是:无论产自哪家公司,所有的麦金塔软件的运行都一样。

该指南最早草拟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电脑主要用来进行生产,如制作和打印文件。

但是在互联网时代,电脑已被用于交流与媒体消费。

播放电影的软件或与朋友进行视频聊天的软件都可以做到比Photoshop或Excel之类的应用程序更加简单。

它们往往只需要少数功能即可,可以去掉所有的下拉菜单和对话框,只保留几个简单的按钮。

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麦金塔电脑软件和Windows软件都出现了朝单一功能、迷你应用的方向稳步发展的转变。

苹果公司的QuickTime播放器就是一个早期受益于界面再思考的例子。

该播放器用于播放多媒体文件,主要是音乐和视频,它只需要少数几个控制键用来开始和暂停播放视频以及调节音量。

公司认为,QuickTime播放器应当成为苹果公司的首批软件之一。

真是一群饭桶!(6)该播放器的界面由加拿大人提姆?瓦斯寇(Tim Wasko)设计,后来他继续负责iPod界面的设计。

瓦斯寇曾经与乔布斯在NeXT公司共事,后来他从NeXT公司转到了苹果公司工作。

在苹果公司,瓦斯寇被称为设计之神。

他绝对是一个Photoshop处理高手,霍迪说,你要是问,‘这个想法如何?’他的回答是‘咔嗒,咔嗒,咔嗒’。

霍迪模仿着飞快敲击键盘的声音,然后一下子就已经完成了。

QuickTime播放器设计小组由6名设计师和其他多名程序员组成,包括霍迪和瓦斯寇。

在设计该播放器的六个月时间里,他们每周与乔布斯会面一两次。

每个星期,该小组都会展示六个或六个以上的新设计,这些设计往往展示不同的纹理和外观。

早期的想法包括受索尼公司运动随身听启发的黄色图案以及各种不同的木头或者金属纹理。

一切都非常有趣。

乔布斯并不是一个设计激进分子,但是他愿意尝试新的事物。

霍迪说。

一开始,他们用电脑展示设计,但是设计小组发现,在屏幕上一个一个地展示这些设计非常费力。

因此,他们转而使用大尺寸、质地光滑的纸张将这些设计打印出来,然后将打印出来的纸张放在巨大的会议桌上,以便迅速对它们进行分类筛选。

乔布斯与设计师发现,这一做法的确可以很轻易地从一大堆设计中选出所喜欢的设计——这种纹理应该与那种形状搭配。

事实证明这一方法非常有效;从此,苹果公司的大部分设计师都采用了这一方法。

通常在会议结束后,乔布斯都会带走一叠设计打印稿向别人展示。

他拥有出色的设计感,但是他还是乐于倾听。

霍迪说。

经过几个星期的工作,他们有了很多不同的设计方案。

这时候,瓦斯寇提出了金属外观的想法,乔布斯非常喜欢这一想法,但这并不是他完全想要的。

在接下来的那次会议上,乔布斯带来了惠普公司的一个宣传册,册子上HP的标识语是用金属制成的,与高端厨具非常像。

我很喜欢这个设计,乔布斯对设计小组说,看看你们能做些什么吧。

几周后,设计小组带着一个拥有金属外观的QuickTime 播放器再次与乔布斯会面。

从此之后的几年内,这成了苹果公司软件以及高端硬件的流行设计标识语 。

21世纪初期的大部分时间里,苹果公司的大部分应用程序都被赋予了金属外观,从Safari网页浏览器Safari浏览器是苹果公司开发的专门用于苹果电脑操作系统的浏览器,是目前全球三大浏览器之一。

与IE浏览器和火狐浏览器等适用于Windows操作系统不同,Safari浏览器是苹果公司开发的专门用于苹果电脑操作系统的浏览器。

——译者注到iCal日程管理程序iCal 是苹果电脑公司出品的一个日程管理应用程序,运行在Mac OS X 操作系统上。

iCal是第一个提供多日历支持、可以在WebDAV服务器上发布或订阅日历的日程管理程序。

——译者注。

具有欺骗性的简化乔布斯从来不因为技术本身而对机器感兴趣。

他从来不会增加与产品本身没有关系的额外功能,从来不会仅仅因为可以很轻易在产品中加入某些特征而这样做。

事实上,正好相反。

乔布斯会不断降低产品的复杂性,使这些产品尽可能简单和易于使用。

苹果公司的很多产品都是从用户的角度进行设计的。

真是一群饭桶!(7)以2001年推出的iTunes网上音乐商店为例,当时网上免费下载正处于最流行的时候,很多人都问网上商店如何与盗版竞争。

在可以免费获得同一首歌的情况下,人们为什么会花1美元购买这首歌?乔布斯的回答是顾客体验。

音乐迷无需在音乐下载的网络上浪费时间找歌,他们只需登录iTunes网上音乐商店点击一下鼠标就可以购买到自己想要的音乐。

质量与可靠性都有保障,同时也很方便,只需轻轻点击一下即可。

我们不知道如何才能说服人们不再使用盗版音乐,除非你能给他们提供一根‘萝卜’而不仅仅是‘大棒’,乔布斯说,而这根‘萝卜’就是,我们将提供更好的体验……而且每首歌只需花费1美元。

乔布斯是个极度以顾客为中心的人。

在采访中,他曾经说过,iPod的出发点并不是一个小型的硬件或者新的芯片,而是用户体验。

乔布斯很早就对如何控制内容导航进行了一些非常有趣的观察,谈到iPod时,埃弗说道,iPod就是公司的焦点,他并不尝试做太多与设备本身有关的事情,因为这样有可能导致设备变得非常复杂,进而导致其因无人问津而终结。

其功能特征并不明显,因为设计的关键就是要去掉没有用的部分。

苹果公司设计流程的最重要一部分就在于简化。

苹果公司产品的简化来自于顾客选择产品功能数量的减少。

对乔布斯而言,少即意味着多。

随着技术变得越来越复杂,苹果公司知道,应该使复杂的技术变得让普通人也可以完全理解,消费市场对这种做法的需求越来越大。

他告诉《时代》杂志记者说。

荷兰爱因霍芬科技大学(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艾尔克?邓奥登(Elke den Ouden)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消费者要求退货的产品中,差不多有一半的运转状态良好,但退货的真正原因是使用者无法弄清楚如何操作这些产品。

她发现,普通美国消费者只会花上20分钟去摸索新购买的设备,如果20分钟之后还弄不清楚的话,他们就会放弃,然后去商店退货。

手机、DVD和MP3的情况都是如此。

更奇怪的是,她让飞利浦公司(这家荷兰电子巨头是她的客户之一)的几名管理人员将几件产品带回家使用一个星期。

仅管这些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是技术爱好者,结果他们却并没能成功使用这些产品。

这些产品开发人员亲身体验了普通消费者的经历,其结果是他们对自己创造的混乱感到十分震惊。

她写道。

邓奥登认为,在早期设计阶段,这些产品的基本特征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描述和限定:没有人对该产品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进行清楚地界定。

结果,设计者便往产品中加入大量特征和性能,最终使产品变得令人迷惑,一片混乱。

在电子消费品和软件设计行业,这种事情司空见惯。

工程师往往制造出只有他们自己明白的产品。

像Creatives公司Creative公司是生产用于个人电脑和网络方面的数字娱乐产品的全球领导厂商。

1981 年,Creative公司的创始人敏锐地发现,多媒体将为人们与 PC 的交互方面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于是,Creative公司在新加坡问世了。

Creative公司的 Sound Blaster 声卡享誉全球,引导了多媒体音频的革命。

现在,Creative公司又推出其备受赞誉的 Zen 和 MuVo 系列数字音乐播放机,以电脑为平台,进军数字娱乐行业。

公司开发出具有革命意义的硬件、专有技术、应用软件,并开展各项服务,充分发挥 Internet 的优势,让用户随时随体验高品质的数字娱乐。

——译者注的Nomad Jukebox播放器,这种早期的MP3拥有让人难以理解、只有怪人才会喜欢的界面。

真是一群饭桶!(8)很多电子消费产品的设计理念是:功能越多就意味着越有价值。

工程师往往被迫往自己的新版产品中加入很多功能,产品在营销过程中被称为新的改良版。

消费者期待新模型将拥有新性能,否则升级的意义何在?此外,消费者往往期待拥有最多功能的设备,更多功能就意味着更高的价值。

苹果公司努力抵制这一点。

iPod的软件支持调频收音机和录音功能,但这些功能并没有被激活,以免它们将设备复杂化。

有趣的是,这种简化(一种几近毫无顾忌的简化)以及苹果公司公开宣传这种简化居然造就了一种十分与众不同的产品形象。

埃弗说,但是与众不同并不是苹果公司的目标。

事实上,创造一种与众不同的产品很容易,真正令人激动的是开始意识到产品的与众不同是不断寻求简化所带来的结果。

很多公司喜欢说自己以用户为中心,他们接近自己的产品用户,并询问对方想要怎样的产品。

这种所谓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受反馈和核心小组的驱动。

但是乔布斯极力避开将自己关在会议室的费力研究中。

乔布斯亲自参与新产品的研发,注意自己对产品的反应,并将这一反应反馈给工程师。

如果有什么功能很难使用的话,乔布斯就会命令工程师将其简化。

任何没有必要或者令人迷惑的功能都被去掉。

如果产品符合乔布斯的要求的话,它就能符合苹果公司顾客的要求。

艺术与技术的创造力是一种个体表达。

正如艺术家不可能通过进行核心小组调研来创作出一幅作品一样,乔布斯也不想使用这一方法。

通过问核心小组他们想要什么,乔布斯并无法实现创新。

正如亨利?福特曾经说过的:如果当初我问我的顾客想要什么的话,他们会说他们想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

美国最大的设计研究所——伊利诺理工学院设计学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 Institute of Design)的院长帕特里克?惠特尼(Patrick Whitney)说,用户小组不适合技术创新。

就传统而言,技术行业已经对新产品(特别是界面)进行了仔细的研究。

这些人机交互研究通常是在产品设计结束后进行的,目的是看看哪些部分的运转与预期相同,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这些研究需要一些对该技术不熟悉的用户,否则他们将会使研究出现偏差。

用户小组需要没有经验的非专业用户,惠特尼解释说,但是这些用户无法告诉你他们想要什么。

一定要对他们进行观察,你才能发现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惠特尼说,如果当初索尼公司听从了自己的用户意见,他们绝对创造不出随身听。

在发布随身听这一产品之前,索尼公司实际上做了很多研究。

所有营销方面的资料都显示随身听将失败。

这一点非常明确,没有人会买它的;但是盛田昭夫无论如何都要将它推入市场。

他知道(乔布斯也知道),他不需要用户小组,因为他自己就是一名用户体验专家。

我们有很多顾客,我们对自己已拥有的顾客基础做了大量研究。

乔布斯对《商业周刊》的记者说,我们还非常小心地关注行业趋势。

但最后,由于这一做法将某些事情复杂化了,所以要通过用户小组进行产品设计真的很难。

很多时候,人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到你将产品展示给他们,他们才弄清楚。

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一人核心小组。

他的一个优势在于:他并不是工程师。

乔布斯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工程或编程培训,也没有很高的学历。

事实上,他根本就没有获得过大学学历,他大学没有念完便退学了。

乔布斯并不以工程师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

他的思维类似于外行,这一点使他成为了苹果公司产品的完美实验台。

他是苹果公司的一个普通人——理想的苹果公司顾客。

在技术方面,他达到了嗜好成瘾的程度,加利福尼亚州芒廷维尤计算机历史博物馆(Computer History Museum in Mountain View)的高级馆长戴格?斯派塞(Dag Spicer)说,他没有接受过正式教育,但从十几岁开始,他就一直从事与技术有关的工作。

在技术上,他有意识地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就像一名优秀的股票分析师一样,同时他又拥有外行人的见解,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艺术家总是在自己的杰作上签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