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2025-03-30 17:40:20

艺术家总是在自己的杰作上签名。

关键词:完美主义第3章艺术家总是在自己的杰作上签名。

1999年1月,在投入彩色iMac新生产线的前一天,乔布斯在苹果公司总部附近的一个大礼堂练习自己的产品介绍。

《时代》杂志的一名记者坐在空荡荡的礼堂里面观看了乔布斯彩排iMac第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重大时刻。

大幕后藏着5台色彩鲜艳、形成一个系列的电脑,它们陈列在可以滑动的底座上,只要一收到乔布斯的提示工作人员就会将其展现在舞台中央。

乔布斯希望这5台电脑从大幕后滑出的那一刻被投影到舞台后方的大屏幕上,技术人员已将一切都设置好了,但乔布斯认为舞台灯光还不能充分展示这些半透明机器的特点。

iMac在舞台上看起来外观效果非常好,但在投影屏幕上,这些机器闪亮的特点根本没能得到展现。

乔布斯希望将舞台灯开得更亮些,并提前打开;他让制作人和后台工作人员再尝试了一次。

iMac滑回到大幕后面,收到乔布斯的提示后,它们又再次从幕后滑到了舞台上。

几次调整后,舞台灯光还是不对。

乔布斯慢慢走到礼堂座席中间,一屁股坐了下去,双腿搭在前排的椅背上来回摆动。

我们继续试,直到满意为止。

他说道。

iMac又滑回到大幕后面,然后再次出现在舞台上,但这次照样没让乔布斯满意。

不行,不行,他一边摇手一边说,根本就不行!工作人员又试了一次。

这次,舞台灯光够亮了,但是亮得不够快;乔布斯终于失去耐心了,他咆哮道:这样说来说去、试来试去,我已经受够了!第4次尝试的时候,灯光效果终于非常完美了。

5台电脑在巨大的投影幕上闪闪发光。

乔布斯兴高彩烈地喊道:就是这样!太棒了!哇!太完美了!在整个过程中,《时代》杂志的记者都感到非常不解,为什么仅仅为了一个灯光提示要花这么大力气呢?对于整场发布会中的一小部分,做这么多工作似乎有点太过了。

为什么要花费这么大气力使每个小细节都一定要做到完美呢?之前,乔布斯曾极力赞扬可口可乐旗下Odwalla品牌的果汁瓶,说它新的旋式瓶盖设计得非常巧妙,对于这件事情,很多人也很不解。

有谁会在意旋式瓶盖或者一定要确保舞台灯光在大幕拉开前的一秒钟打开呢?做这些事情有什么重要意义吗?但是,当iMac出现在明亮的舞台灯光中时,这名记者震撼了。

他写道:你知道吗?他是对的。

灯光稍早一些打开,iMac看起来确实更加完美。

拥有旋式瓶盖的Odwalla瓶子确实也更好,大众也确实想要只需将网线插入即可上网的多彩电脑。

乔布斯对完美的不懈追求乔布斯是一个一丝不苟、追求细节的人;一个挑剔的、令人极其讨厌的完美主义者,他吹毛求疵的繁琐要求几乎能把下属逼疯。

但是,尽管很多人认为这是完美主义,也有人认为他这是在追求卓越。

乔布斯绝不妥协的个性给苹果公司的产品开发带来了独特的方法。

在乔布斯的指导下,产品开发需要经过无数次实体模型和产品原型的修改与完善。

产品在设计师、程序员和管理人员之间不断地来回传递。

这并不是一个程式化的过程,开发过程中要经过多次的开会和自由讨论。

与此同时,设计出来的作品需要一次又一次地进行不断修改,逐渐简化。

这不是一个固定的反复过程,有时候甚至要重新开始,或者完全放弃。

艺术家总是在自己的杰作上签名。

(2)如同iMac的发布彩排那样,他们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直到完全满意为止。

自首次发布后,iMac就不断升级。

除了升级芯片和硬件外,iMac机箱的半透明色也被一系列鲜艳的颜色所取代,一开始是蓝莓、葡萄、酸橙、草莓和蜜橘等颜色系;后来又出现了更加柔和的色调,如浅灰、深蓝、暗红、褐绿和雪白色。

在整个过程中,乔布斯都十分关注细节,强调完美的产品。

苹果公司的产品向来都赢得了大大小小的众多设计奖项,这也使顾客对苹果品牌产生了几近狂热的追捧。

乔布斯对卓越的追求就是苹果公司非凡设计的秘诀。

对乔布斯而言,设计并非装饰,并不是指产品的表面外观,它涉及的不只是颜色或者风格上的细节;设计是产品运作的一种方式。

设计是一种功能,而非形式。

为了完善产品的运作方式,就一定要在设计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的推敲。

正如乔布斯1996年接受《连线》(Wired)杂志记者采访时所说的一样:设计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词。

有些人认为设计仅仅是外观设计;但是如果深层次挖掘的话,设计的真正含义是产品的运作方式。

麦金塔电脑的设计就不仅仅在于其外观,虽然那也是它的一个部分,但最重要的是它的运作方式。

为了设计出好的作品,一定要理解它,一定要真正深入而全面地理解它所代表的含义。

需要设计者充满激情、对它进行真正全面的理解和仔细的考虑,而不仅仅是将它囫囵吞枣。

大部分人并没有花时间来做这一点。

麦金塔电脑的设计花了3年时间,经历了3年异常艰苦的工作,但它并没有被击倒,而是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修改完善。

该设计的每个方面(从机箱采用的浅褐色到键盘上的符号)都经过了一次又一次非常严格细致的研究,直到各个方面都令人满意为止。

当你开始着手一个问题并认为它非常简单的时候,其实你并没有真正了解到这个问题有多么复杂。

1983年,乔布斯对麦金塔电脑的设计者说,等你真正开始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其实非常复杂,你会提出很多解决方案,但这些解决方案往往只能在短时间内奏效。

真正了不起的人将继续前进,找出问题根本并提出在各个层次都能够运行的一流的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麦金塔电脑可以做到这一点。

麦金塔电脑的设计初期工作当然,设计还涉及美学知识。

乔布斯对电脑的美学兴趣可以追溯到苹果公司的第一台电脑——苹果一代。

苹果一代是由史蒂夫?沃兹尼克设计,在乔布斯父母的车库里进行人工组装的,它不仅仅是包含一些芯片的主板。

在当时,个人电脑的顾客群非常小,都是一些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狂热的电子元件爱好者。

他们一部分一部分地购买电脑部件,将它们焊接在一起,然后再为其增加自己制作的电源、显示器和机箱。

大部分机箱是木制的,通常是橙色的柳条箱。

有人将苹果一代的主板放在一个皮质公文包中,于是制作出了第一台笔记本电脑。

乔布斯非常讨厌这种非专业的、业余爱好者般的审美水平。

他希望将组装完整的电脑卖给舍得花钱的顾客。

为了吸引消费者,苹果公司的电脑看起来一定要像真正的产品,而非半成品。

作为消费品,电脑需要漂亮的机箱。

乔布斯的想法是生产完整的计算设备——运转良好、无须组装,只需插上电源就可以开始进行工作的机器。

艺术家总是在自己的杰作上签名。

(3)乔布斯的设计改革运动始于苹果二代。

1976年公司成立后不久,苹果二代的设计图就已经绘制完成。

沃兹尼克当时正努力进行富有创意的硬件设计;与此同时,乔布斯则将工作重点放在机箱上。

我清楚地认识到,在想要自己组装电脑的硬件爱好者中,大约有1 000个人虽然没有这个能力,但的确愿意花很多时间去设计……就像我10岁时所做的事情一样。

对于苹果二代,我梦想这是第一台真正包装好的电脑……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希望把这台电脑放在塑料机箱中。

当时,没有其他任何人将电脑放在塑料机箱内。

为了弄清楚将它放在塑料机箱中看起来效果如何,乔布斯开始去百货商店考察,寻找灵感。

在观察CuisinartCuisinart是小家电品牌,在美国非常流行。

——译者注食品处理机的时候,他在梅西百货公司(Macys)的厨具区找到了灵感。

这正是苹果二代需要的:线条流畅、颜色柔和、稍微有点纹路的漂亮塑料箱子。

当时的乔布斯对工业设计一无所知,因此他打算去找一位专业设计师。

一如他的典型做法——从最优秀的人才开始找起。

他首先与硅谷的两家顶级设计公司进行协商,但由于他钱不够,于是提出向那两家公司提供当时一文不值的苹果公司股票,但遭到了对方的拒绝。

后来,这两家公司都为自己的决定懊悔不已。

经过四处打听,乔布斯最后找到了杰里?默罗克(Jerry Manock),他是一名自由设计师,当时他刚刚从惠普公司离职,正需要一份工作。

这真是天作之合,乔布斯只有一点点钱,而默罗克则几乎是身无分文。

当乔布斯叫我帮他为苹果二代设计机箱的时候,我根本就没有想过要拒绝。

默罗克说,但我确实要求他预支薪水给我。

默罗克设计出了一个非常实用的机箱,机箱的形状是根据苹果二代的主板设计的,最重要的是生产出这种机箱耗时短、成本低。

默罗克为键盘设置了一个倾斜的契形物,并使该契形物的后面部分更高一些,这样可以将电线隐藏在它的后面。

乔布斯希望用户打开机箱时,电脑看起来非常漂亮,因此他让默罗克用颜料印染机箱内部;但是,默罗克并没有接纳这一提议,当然乔布斯也没有强迫他接受。

他们打算让苹果二代首次在1977年4月举办的西海岸电脑展览会(West Coast Computer Faire)上亮相。

为了使机箱能够赶在亮相前完成,默罗克让当地一家便宜的塑料制模商制作了一小批机箱。

对方送来的模型非常粗糙,为了使盖子能够与底座契合,他们不得不用砂纸摩擦底座,甚至有些底座需要往里填充材料并且着色才能够拿得出手。

默罗克为展览会准备了20个机箱,但最终只有3个参加了展览。

乔布斯将这些机器放在展示台上。

与展览会上其他参展的粗糙机器相比,我们完整的机器足以打败所有人。

默罗克回忆道,虽然苹果公司才刚刚成立几个月,但塑料机箱让人们误认为我们已经可以大规模生产了。

塑料机箱帮助乔布斯将苹果二代定义为真正意义的消费品,正如惠普公司的袖珍计算器一样。

在比尔?休利特(Bill Hewlett)设计出第一个袖珍计算器前,大部分计算器都是大尺寸、价格贵的桌上计算器。

惠普公司的早期市场调查预计袖珍计算器的销量约有5万台。

但比尔?休利特认为,科学家和工程师都喜欢使用轻便的口袋式小型计算器。

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惠普公司在刚推出这款计算器的几个月内就卖出了5万台。

艺术家总是在自己的杰作上签名。

(4)与此类似,苹果二代的塑料机箱也实现了个人电脑从自己组装到大众消费者即插即用的设备的转变。

乔布斯希望苹果二代吸引专业软件工作者,而不仅仅是电子产品爱好者;它确实做到了。

来自哈佛大学的学生程序员丹?布里克林(Dan Bricklin)和鲍勃?弗兰克斯顿(Bob Frankston)创造了VisiCalc(第一个电子数据表),VisiCalc很快就成了苹果二代深受欢迎的应用软件。

VisiCalc实现了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的自动化,过去需要会计花数个小时计算的账本核算突然成了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VisiCalc成了企业必不可少的工具。

苹果二代的销售额也从1977年的77万美元上升到1978年的790万美元,1979年又达到了4 900万美元,一下子成了当时最畅销的个人电脑。

设计教父——乔布斯随着苹果二代的大获成功,乔布斯开始严肃认真地对待产品的工业设计问题。

当时,苹果公司倡导生产便于消费者使用、开箱即用的产品的经营理念,而公司早期的主要竞争对手(如IBM公司)倡导的则是生产简单实用的包装。

苹果公司与这些公司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工业设计。

1982年3月,乔布斯提出苹果公司需要一位世界一流的工业设计师,而且这位设计师必须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声誉。

当时苹果公司的主要设计师杰里?默罗克和设计团队的其他成员都不符合这一要求。

20世纪80年代初,设计正逐渐成为工业进步的一大力量,在欧洲尤为如此。

意大利家具设计团队曼菲斯(Memphis)的成功令乔布斯坚信,将高端设计引入计算机行业正是时候。

当时乔布斯特别关注的是为公司所有产品创造一种统一的设计语言。

他希望,公司的硬件产品能够拥有与软件产品一样始终如一的设计,并且能够让人一眼就认出是苹果公司的产品。

于是,公司举办了设计大赛,要求参赛选手从《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之类的杂志上选择一款设计,将其应用于苹果公司的七款产品上,并分别以《白雪公主》中的七个小矮人的名字来命名。

三十多岁的德国工业设计师哈特莫特?艾斯林格(Hartmut Esslinger)最终赢得了比赛。

同乔布斯一样,艾斯林格也是一个拥有强烈进取心和远大抱负的大学辍学生。

在此之前,由于为索尼公司设计电视机,艾斯林格已经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1983年,艾斯林格移民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并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青蛙设计公司,专门为苹果公司提供设计服务。

当然,苹果公司为此支付的报酬也是当时最高的,月薪高达10万美元,工作时间报酬和费用还不包括在内。

艾斯林格为苹果公司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创造了著名的白雪公主设计风格。

此后十年,这一设计风格不仅是苹果公司,而且是整个计算机行业的设计主导风格。

艾斯林格的白雪公主风格的主要特点在于他巧妙地使用了斜面、斜角和圆角。

麦金塔SE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有一种独具风格的造型,现在被人们称为鱼缸:由于不愿意将自己报废的爱机扔掉,很多机主都将其当做鱼缸使用。

同乔布斯一样,艾斯林格尤其能够发现细节之美。

他巧妙地使用了垂直条纹和水平条纹,消除了原来直线条纹产生的机箱臃肿之感,使它们看起来显得更小。

艺术家总是在自己的杰作上签名。

(5)在电脑的排风处,艾斯林格设计了排列紧密横截面形成S型的网格,以防止细小的物品进入电脑内。

艾斯林格还坚持使用最高品质的制造工艺,并说服乔布斯使用特殊的制模成型技术——无锥度成型技术。

虽然造价昂贵,但是这一技术却缩小了苹果电脑的机箱体积,增加了其紧凑性,完全符合乔布斯一贯倡导的微缩与完美的风格。

与此同时,这一技术使苹果公司的产品更加与众不同,为造假者仿制苹果电脑机箱增加了难度。

当时,苹果公司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市场上的廉价仿冒品。

苹果公司的白雪公主设计接连不断地赢得了众多设计大奖,而这一理念最终也被其竞争对手广为采纳,成为了机箱设计领域不成文的行业标准。

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戴尔、IBM、康柏等公司生产的浅褐色电脑之所以看起来如此相似,原因就在于应用了白雪公主设计风格。

麦金塔电脑1984年,乔布斯正积极致力于第一代麦金塔电脑的生产中,与此同时,他也开始研发新的设计工艺——这一工艺促使他不断对模型进行修改。

在他的指导下,默罗克提出了麦金塔电脑的外机箱设计方案。

现在,默罗克已经成了苹果公司的一员,与另一名才华横溢的设计师特里?欧亚玛(Terry Oyama)紧密合作。

乔布斯希望麦金塔电脑具备大众汽车一样的特质,他希望为消费者生产出价廉物美的电脑。

为了降低大众电脑的生产成本,乔布斯向自己心目中的偶像亨利?福特学习:仅为麦金塔电脑提供一种配置,就像福特T型车福特T型车(Ford Model T,俗称:Tin Lizzie 或 Flivver) 是美国亨利?福特创办的福特汽车公司于1908~1927年推出的一款汽车产品。

它的面世使1908年成为工业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T型车以其低廉的价格使汽车作为一种实用工具走入了寻常百姓之家,美国亦自此成为了车轮上的国度。

——译者注一样,即众所皆知的一个理念:只要是属于同一系列,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

根据乔布斯的设计,第一代麦金塔电脑的颜色应为浅褐色,没有内存扩充插槽,存储能力也极为有限。

在当时,他的这些决定引起了很大争议,很多人预测这种电脑注定要失败,没有人会购买这种难以升级的低内存电脑。

但是,同福特一样,乔布斯做出这样的决策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他预测这一决定也会让消费者受益:因为它简化了电脑。

乔布斯希望任何接触到麦金塔电脑的人都能够立即学会其操作,不管他们以前是否接触过电脑。

他坚持认为,购买该电脑的顾客并不需要对其进行组装;他们不需要将显示器插入机箱接口;不需要学习任何晦涩难懂的指令就可以操作该电脑。

为了使电脑易于装配,乔布斯和他的设计团队最后决定:将麦金塔的显示器、磁盘驱动器和电路系统一并组装在机箱内,可拆卸的键盘和鼠标则从机箱后部接入。

这种一体式的设计使它们省去了其他个人电脑所需的电线和插头。

为了缩小电脑的体积,使它们便于放在桌上,设计团队使用了当时少有的垂直空间放置。

磁盘驱动器安置在显示器下方,而不是同当时的其他电脑一样与显示器并排放置。

这种垂直布局赋予了麦金塔电脑人的特征:它看起来像一张人脸。

磁盘驱动器的插槽就像一张嘴,底部的键盘插口则像人的下巴。

乔布斯抓住了这一特点。

他希望麦金塔电脑友好(容易操作)、易于使用,并亲自指导公司的设计团队设计出友好的机箱。

起初,设计师感到非常困惑,他们不知道乔布斯到底是什么意思。

虽然乔布斯并没有亲自绘制设计图,但是他的想法与灵感成就了这一设计。

一位设计师后来回顾说,说实在的,如果不是乔布斯告诉我们,我们都不知道让电脑‘友好’到底是什么意思。

艺术家总是在自己的杰作上签名。

(6)乔布斯不喜欢麦金塔电脑的前一代——Lisa系列电脑的设计,主要是因为Lisa系列电脑的显示器上方粗粗的塑料镶边。

这总让乔布斯联想到克罗马侬人(Cro-Magnon)克罗马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早期,颅骨较长,从顶面观其轮廓呈五边形,顶骨向外凸出。

额部平直,眉脊稍微隆起,头盖骨的穹窿部分显然较平,枕骨向后凸。

——译者注的前额。

因此,他坚持认为,麦金塔电脑的前额一定要比前一代更瘦,更聪明。

乔布斯还希望机箱一定要耐用、耐磨,为了达到这一要求,默罗克选择了韧性很好的ABS塑料——乐高积木(Lego bricks)乐高集团是世界著名的玩具制造商,其销量始终列于世界前十位。

1963年,醋酸纤维素塑胶被更加耐用且色彩鲜艳的ABS塑胶代替。

这种材料的改进使模具的耐用性大大提高。

——译者注使用的也是这种材料。

不仅如此,默罗克还对其进行了非常精巧的设计,可以很好地掩饰机身出现的磨损。

默罗克将它涂成浅褐色,他认为这种颜色在光照下不容易褪色。

因为之前的电脑使用的是更浅一点的颜色,时间一久就变成了浅黄色,非常难看。

此外,褐色能够与办公室和居室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这种颜色也与惠普公司电脑所使用的颜色相似。

从此,电脑与办公设备领域刮起了长达二十年的浅褐色风潮。

完成初步石膏模型制作后,乔布斯召集了研发团队的大部分成员来评价该模型。

设计团队的主要成员安迪?赫茨菲尔德(Andy Hertzfeld)认为这款模型很可爱、很漂亮,有鲜明的个性,但是乔布斯认为该模型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每个人都发表完自己的观点后,乔布斯开始发表他那疾风骤雨般无情的批评,‘机箱看起来太四四方方了,可以更多地赋予它曲线美。

第一个斜面的半径应该再大一些,我不喜欢这种斜面的尺寸。

’ 赫茨菲尔德写道,当时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斜面,但是乔布斯却使用了地道的工业设计术语来评论,而且他的要求非常高。

乔布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就连鼠标的设计也必须反映电脑的外型特征:鼠标的设计与电脑一致,鼠标的方形按钮与显示器的外型相呼应。

麦金塔电脑只有一个按钮——开/关按钮。

开关设置在机箱后面,这样用户就不会因为不小心碰到开关钮而关闭电脑了。

因为开关钮隐藏在机箱后面,深思熟虑后,默罗克在开关钮四周设计了一块平滑的区域,这样用户通过触摸就可以很容易找到开关钮。

在默罗克看来,使麦金塔电脑变得具有历史意义的正是这种追求细节的精神。

默罗克说:这种追求细节的精神使原本普通的产品具有了重要的意义。

乔布斯还仔细考虑如何通过外观设计促进用户与电脑的互动。

例如,乔布斯去除了当时标准版本键盘所有的功能键和指针,他不希望用户通过敲功能键来实现与电脑的互动——相反,他们应该使用鼠标来互动。

取消这些功能键还会产生另一种影响:软件开发人员不得不彻底重新编写麦金塔电脑的界面程序,而非简单地对苹果二代的软件稍做修改。

麦金塔电脑的GUI实现了用户与电脑互动的全新方式,乔布斯想借此机会迫使软件开发人员完全接受它。

每隔几个月,设计人员制作出新的模型后,乔布斯就会听取整个设计团队的反馈意见。

每一次制作出新的模型后,原来的旧模型就会被一一摆放在它的旁边,供大家比较。

到第四个模型完成后,我几乎无法看出它与第三个模型有什么差别了,但是乔布斯很有判断力,他果断地指出自己喜欢或者讨厌的细节,而我几乎没能看出来这些细小的差别。

赫茨菲尔德回忆说。

等到一共制作了五六个模型之后,乔布斯才终于表示赞同。

接下来,他们就将注意力转移到如何将模型转化成批量生产的产品上。

为了表示庆祝——也为了感谢所有成员付出的心血,乔布斯举办了一个签名聚会。

聚会上,大家开香槟庆祝,并且团队主要成员的签名被刻在了机箱的内侧。

对此,乔布斯解释道:艺术家总是在自己的杰作上签名。

艺术家总是在自己的杰作上签名。

(7)然而,当麦金塔电脑最终于1984年面向市场时,它却出现了严重的内存不足问题。

为了节省成本,乔布斯仅仅为这种电脑设置了128K的内存——这仅仅是该电脑所需内存的一小部分。

对使用者来说连复制文件这样的简单操作都很痛苦,因为这些操作要求使用者频繁在软盘驱动器中交换软盘。

早期的使用者原则上喜欢麦金塔电脑,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却并非如此。

科幻小说家道格拉斯?亚当斯(Douglas Adams)曾说过:我(还有早期买这款机器的其他所有人)喜欢的不是这款电脑本身,而是这款电脑传奇式的设计理念,因为这款电脑速度慢得出奇,而且内存严重不足。

幸运的是,麦金塔电脑的首席硬件工程师伯勒尔?史密斯(Burrell Smith)早已预料到了这一点,他违背乔布斯的命令秘密地在该电脑主板上额外增加了几条电路,这样可将电脑内存扩展至512K。

正是因为史密斯的明智,苹果公司在几个月后才得以推出拥有更大内存的改良版麦金塔电脑。

包装拆卸革命乔布斯十分注重电脑设计的每一个细节,包括电脑包装设计。

事实上,乔布斯认为,在向消费者推介其具有革命性的计算机的过程中,第一批麦金塔电脑的包装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1984年,只有一些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才见过像麦金塔这样的电脑;而且,只有资深工程师和电脑爱好者才使用个人电脑。

早期的电脑以零部件的形式出售,需要使用者在工作台上对其进行焊接组装,它们可用于数学计算,使用者在光标处输入晦涩难懂的指令对电脑进行操作。

与此相反,乔布斯和麦金塔电脑的设计团队已经研发出了易于使用的电脑,这些电脑拥有生动的图像和简单的英语菜单,人们只需使用当时还比较陌生的点击设备——鼠标,就可完成操作。

为了帮助消费者熟悉鼠标和麦金塔电脑的其他部件,乔布斯认为,应当由购买者自己亲自从包装箱内取出电脑部件进行组装。

通过组装电脑,用户将了解电脑的各个部件及电脑的工作原理。

该电脑的所有部件——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电线、磁盘和使用说明书都是独立包装的。

乔布斯和设计团队设计出了当时体积最小的包装箱,包装箱上印有黑白色的麦金塔电脑外形图以及苹果字样。

那时候,乔布斯讲求优雅与品味,同时他的包装理念为科技行业引入了现在大家熟悉的拆包装程序。

如今,从戴尔公司到手机制造商,每家公司都采用了这一令用户熟悉产品的做法。

苹果公司在设计产品包装时依然还使用最初的这些经验。

以下是埃弗在1999年就iMac的包装接受Fast Company杂志采访时所说的话:我们包装设计的一项任务就是让产品把手成为打开包装箱时首先看到的部分。

我们的理念是,顾客从包装箱中拿出第一块包装泡沫上摆放着使用说明书、键盘和其他附件;拿出第一块泡沫后,顾客就会看到产品的把手;看到把手后,自然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

把手拥有神奇的魔力:出现把手,顾客就知道它们是干什么用的。

从包装箱中拿出iMac后,顾客就能够将附件箱打开,就能清楚地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

附件箱内有一根电线,一根网线,还有一根键盘连接线。

听起来挺简单的,但是要达到这样简化的水平往往需要在设计过程中反复修改。

花很多精力去了解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人们的难题,虽然有时候人们很难用语言来表述这些问题与难题。

艺术家总是在自己的杰作上签名。

(8)这种对细节的关注看起来似乎有点疯狂。

iPod推出市场前不久,插入和拔出耳机时耳机内没有出现令人满意的滴答声,这令乔布斯感到很失望。

在产品展示会上,公司将几十台iPod样品送给了记者和贵宾。

之后乔布斯命令一名工程师对所有这些设备做进一步改进,为它们设置能够产生令人满意的滴答声的新插孔。

还有一次,出于美学方面的考虑,乔布斯想重新设计第一代麦金塔电脑的主板。

他认为,主板的有些部分丑陋不堪,他想改装主板,使芯片和电路的排列更加美观。

自然,工程师们都感到非常惊讶。

主板涉及非常复杂的技术。

为了确保各组成部分之间坚固地连接在一起,它们的排列都是经过认真设计的;为了防止芯片松动,防止电荷从一个电路窜到另一个电路上,它们都是经过精细布置的。

重新设计电路使它看起来更加美观绝非易事。

当然,工程师们都表示了抗议,说绝对没有人会看它的;更重要的是,从电子学的角度看,他们认为新的排列无法运作。

但乔布斯坚持己见:了不起的木匠是不会用糟糕的木头做柜子背面的,虽然没有人会去看它。

硬件工程师们非常不情愿地制作出了一个更加漂亮的主板,但是正如所预料的,新的主板根本无法运作,乔布斯这才不得不放弃了这个想法。

乔布斯对卓越的追求有时候会推迟产品的推出日期;为了追求完美他甚至愿意取消自己小组奋斗了多年的项目。

但是他这种不愿妥协的精神确保了苹果公司产品绝不会在没有完善之前便匆匆推向市场。

20世纪80年代初期,乔布斯住在一个基本没有家具的房子里,因为他无法忍受没有达到他认可的标准的家具。

他睡在床垫上,床垫周围有几张巨幅照片。

虽然他不会弹钢琴,但是非常赞赏一家德国琴商的设计和做工,于是买了一架巨大的德国钢琴。

约翰?斯卡利拜访乔布斯的时候,简陋的房子让他感到震惊。

那房子看起来像废弃了一般,特别是与周围装修完美的宫殿般的房子相比。

不好意思,我没有什么家具。

乔布斯向斯库利解释说,我只是没有时间去买家具。

买东西对乔布斯来说是一件费神的事情。

通常在购物时他无法决定到底买哪个。

结果我什么东西都没有买成。

当人们问他购买了什么新产品时,他就是这么回答的,因为我发现它们实在是太荒唐、太滑稽了。

乔布斯在购物时,整个过程非常费劲。

为了寻找一台新的洗衣机,就选择哪个型号,乔布斯召集全家人进行了长达两个星期的讨论。

乔布斯一家并不像其他大部分家庭一样匆匆看完产品介绍和价格后就仓促决定购买;相反,他们考虑的是到底要美国的产品还是要欧洲的产品,耗水量和清洁剂的用量、洗衣速度和对衣服的损耗等问题。

我们家花了很长时间讨论到底想要购买哪种机器。

最后,我们讨论了很多关于设计方面的问题。

衣服洗涤时间是一小时还是一个半小时;洗完的衣服,质感是否更加柔顺并且寿命能否保持长久;洗衣是否只需用四分之一的水?每天吃晚饭的时候我们都会讨论这些问题,这样一直持续了两个星期。

不知不觉我们就会转到洗衣机的讨论上,而且每一次谈话讨论的都是设计话题。

最后,乔布斯决定购买德国产品,他认为德国产品虽然很贵,但洗衣过程中只需少量水和洗衣粉。

这些产品的制作真的是非常非常棒,这是过去这些年中我所购买的,令我们全家人都感到满意的少数几件产品之一。

乔布斯说,这些人真的对整个洗衣过程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观察。

他们在洗衣机设计方面的工作做得相当细致。

多年来我购买的所有高科技产品中,这次购买的产品最令我满意。

艺术家总是在自己的杰作上签名。

(9)这种关于购买洗衣机的长时间讨论看起来似乎有点极端,但乔布斯将同样的价值观(以及同样的过程)带到了苹果公司的产品开发中去。

与其他很多公司不同,苹果公司的工业设计并不是对产品进行最终的润色修饰。

大多数公司都将设计视为最后时刻贴到产品上的皮肤。

事实上,在很多公司,设计是完全外包的。

另一家独立的公司将处理产品的外观,就像另一家独立公司很可能进行产品生产一样。

我们被很多对顾客‘冷漠’的产品设计包围着,真是令人感到伤心和失望。

苹果公司小型设计小组的负责人埃弗说,产品本身,通常非常有趣。

它有力地说明了生产该产品的公司的价值观。

苹果公司将大部分生产工作外包给其他公司,但产品的设计工作却绝不会外包。

相反,从第一次开会开始,苹果公司的工业设计师就完全发自内心地参与了进来。

乔纳森?埃弗埃弗是一个不到40岁的英国人,常被人误以为是个理着平头的暴徒,因为他拥有像摔跤选手一样魁梧、强壮的体格,头发剪得非常短。

实际上,埃弗非常友好、平易近人。

他说话声音非常柔和,甚至有点羞怯,对于在像苹果公司这样顶级的公司中处于高位的人来说,这的确很少见。

他不爱交际,甚至有一次,他自己就坐在领奖席中,却让乔布斯上台替他领奖。

还是一名学生的时候,埃弗就曾两度获得设计大奖,是有史以来唯一取得如此成就的本科生。

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不断获得各种奖项。

由于设计了iMac、iPhone等一系列极具影响力的产品,埃弗曾两度被伦敦设计博物馆(Design Museum)提名为年度设计师。

2006年,他被授予不列颠帝国勋章(Comman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这是由英国女王颁发的极负盛誉的荣耀。

埃弗很少就具体细节发表观点。

他趋向于比较抽象地谈论事情,有时候会不知不觉地变成高度概括。

他不喜欢谈论个人问题,但是如果让他谈设计,就会变得滔滔不绝,很难停下来。

谈设计的时候他激情四射,会一边说一边使用丰富的肢体语言。

在苹果公司的一次产品展示会上,乔布斯让埃弗就铝制机箱(从2003年的Power Mac G5到现在的Mac Pro,几年来一系列产品中使用的机箱)的设计发表几句简短的讲话。

评论产品设计(以及所有艰苦的工作)令埃弗感到无比高兴。

我猜每一次大家做事的时候,刚开发出的东西都会令人感到特别高兴。

开发真的很难。

埃弗走到附近的展示机旁边,他将大家的注意力引到电脑朴素的机箱上,该机箱体积小、简单,做到了真正的简化。

它看起来非常简单,因为它的确非常简单。

埃弗说这个机器整体的设计理念就是保持简单。

我们想去掉所有并非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消费者是看不到我们的这种努力的。

他说,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重头再来。

‘我们是否需要那个部分?是否可以让它执行其他四部分的功能?’不断地减少、减少、再减少成了一种练习,最终使该机器更易组装,更易于用户使用。

如果不是苹果公司公关小组的一名成员打断了他的话,他可能还会继续讲下去,这名公关人员提醒他还有其他预约。

一旦开始,他就会真诚而充满激情,滔滔不绝地谈论设计。

在他即将离开的时候,我让埃弗比较一下Power Mac G5和来自Windows的高水准设计的电脑,如Alienware 公司或 Falcon Northwest公司Falcon Northwest公司是一家为游戏玩家市场提供电脑服务的制造商,Falcon Northwest公司也以生产高性能的游戏电脑而闻名。

它们所提供的产品主要面向欧美市场。

——译者注 生产的电脑。

这些机器有时候看起来像赛车,上面绘有火焰图案或者金色的格子。

如果不用一些炫目的虚饰外表的话,效果会更好。

埃弗说,我认为它只是一种工具,一种非常强有力的工具。

没有什么塑料外表可以增强这是个工具的事实。

它就是它本身,这一点非常明显。

从一个设计者的角度来看,我们玩的并不是表面游戏。

机箱必须非常实用,用极其简单的方式使用材料。

埃弗关于铝制电脑机箱的即席演讲揭示了该机箱设计过程的很多信息:减少和简化,对细节的关注以及对材料的尊重。

当然,还有埃弗的激情与干劲。

所有这些因素形成了埃弗独特的设计流程。

更多免费txt电子书,欢迎您到www.txtsk.com.cn下载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