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了,从知道自己手上这枚指环能够让自己回到古代已经三天了。
三天来,王凯辞掉了自己那不死不活的工作,又在网上淘到一件古装戏服,防刺背心,一把合金匕首,最后还找了家影楼做了一个古装的假长发。
虽然通过第一次过去时得到的信息知道这并不是什么法师战士满天飞的异界,而是中国古代的某个地方。
但万一要是一个人命如草芥的乱世呢?所以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很有必要的。
王凯还是觉得匆忙了点,其实他最想要的还是能搞到一把枪防身。
曾经有个同事小时在家里不学好,天天在外胡混,有次说起自己在家时就有把仿54,所以王凯真想买也不算太难,只是暂时没有时间和闲钱罢了。
将几瓶饮料,几袋饼干和昨天晚上在路边小摊上买的假首饰都塞进一个布袋里,而且王凯为了安全还穿上了两条牛仔裤。
上身更是穿了防刺背心后又穿了两件厚厚的夹克,这才将网上淘到的那件古装穿在了外面,想来这样就算被弓箭射到也不会太严重吧。
做好了自己能想到的所有防护后,王凯才打开时空通道,从自己住处再次来到这个一眼就能看出来被人荒废掉的院子。
院子看起来已经荒废了很久了,地上的落叶和杂草已经有了厚厚的一层。
初春新生的小草就在那落叶和枯萎的杂草中伸出那还有点柔弱的嫩叶。
随手在地上扯下一把茅草,将大门上那蜘蛛网与灰尘扫了扫。
拉开那两扇不知多久没动过的大门。
当王凯来到外面后才看到门上那交叉贴着的两张已经字迹模糊的封条,终于知道为什么这个院子会那么荒凉。
就连那门楣上镶的李府俩字也已经变的灰迹斑斑了,也不知这家主人是因为犯了什么事才将宅子封了起来!抛开脑袋里的胡思乱想,王凯顺着门前的巷子往一边走去。
也没有特意的选择,只是随意的选了一个方向。
这时天还刚蒙蒙亮,而且气温还特别的低,远远的能听到鸡叫狗吠的声音,要不是为了安全而裹了几层的厚衣服还真受不了。
其实这还是王凯第一次走出那个院子,因为第一次过来时先是听到外面有更夫打更的声音,过了一会还听到一队士兵走过的声音。
听到那更夫打更,才让他确定这应该是中国的古代。
而军队巡城让他根本就不敢晚上出去,白天出去自己的形象又太奇特了,这才准备了三天才迈出这他自己夸自己的个人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巷子很短,很快就走出去了。
其实他心里还是有点小坎坷的,所以也没心情看两旁那绝对原汁原味的古建筑。
王凯蹲在巷子口,掏出烟点上一颗,平静一下心情。
这时,巷子旁边的一扇大门打开了一半,一个老人提着个木桶走了出来。
看到抽烟的王凯惊讶了一下,但随后就用一把葫芦做的瓢舀出水将门前的路面都洒了一遍。
等王凯抽好烟起身时,老人已经开始扫地了。
看着起身的王凯,老人更是惊讶。
一米七七的王凯在现代也就一普通身高,但放在古代那就是鹤立鸡群了,更因为身上穿着两套的衣裤,人显得又高又壮。
既然别人都注意自己了,而且自己又是来熟悉环境的。
第一个接触老人总要比接触年轻人要安全,有什么不对自己一跑,量他也追不上。
老人家,请问这里是什么地方啊?说过话王凯就后悔了,因为他说的是普通话!没想到老人还听懂了,这位好汉,老汉听你口音是北地之人吧?这里是大宋的雄州城啊!没想到还歪打正着,要是宋朝的雄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北地区)还真能听懂普通话。
毕竟现在的普通话就是在北方话的基础上改进来的,而作为宋辽交接的雄州其实也是在北方话的体系里,只是王凯说的普通话比辽人还辽人而已。
虽然宋辽不两立,但还不会变成口音不对就要杀头的地步。
一句话让王凯有点大喜过望,不但了解了最重要的信息这是什么地方,还不用担心语言不通带来的麻烦,所以老人那句雷人的好汉也就被他忽略了。
虽然还想知道现在具体是哪一年,了解了解其他的事情。
但毕竟不是毛头小子了,知道有时过犹不及的道理,如果和老人聊得太多就会增加人家的疑心。
对于上班时间就是泡在网上的王凯来说,可是知道在这时就有间谍一事。
如果让人疑心奸细报官就给自己增加不少不安全因素了。
所以王凯学着古人爽快的一抱拳多谢老人家,告辞了。
王凯的离去,让老人的一点好奇心刚升起就落下了。
虽然看着人装束怪异,口音怪异听着像辽地汉人的口音,可是又有很大的不同。
可能是行商在番地生活久了吧!得到自己最在意的信息的王凯一扫初到时的坎坷,意气奋发的快步走向前面人多的街道。
虽然只是一句话一个信息,可是对于现代穿越过来的他来说,已经够了!很多常识性的问题只要回去的时候上网查查资料,只会比这个时期的人知道的更详细,很多大局上的判断更是连这个时期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也不如的。
虽然现代对于历史的了解也不详细,但王凯最不需要的就是详细了,想知道慢慢接触人了解就是了。
雄州啊!虽然我历史不咋样,也还是知道大宋的雄州应该是北宋时期,这个时期宋辽之间时和时战,雄州也是有时姓宋有时姓辽,更有说法宋辽交接的很多州郡都是‘两属地’老百姓不但要给大宋交税还要给辽国交税,苦不堪言啊!一边想着这些自己看到或听到的资料一边跟着一卖东西的小贩后面走着,不知不觉就来到一处集市。
早到的或在摆摊,或趁着空闲很身边的人聊上几句。
还有些可能路远或起的晚现在才到,有的就那么背着个破口袋的,也有用马驮着几个口袋或者用车拉着东西来集市。
市集并不大,也就是沿街两边零零散散的排出一两百米的摊子。
王凯想等人多时,听听买卖双方讨讨价,这样既省去自己刻意找人打听消息的麻烦,又不会因为自己口音不同,被当外乡人忽悠。
不远处有个小吃摊,已经有两个人在吃着了,这是一家做豆腐脑的小摊,热腾腾的白白嫩嫩的豆腐脑撒上绿绿的小葱花,看起来很是诱人。
小摊只有两张破桌子,加上几个凳子,桌子虽破但却异常干净。
那两人坐一张桌子,王凯就在另一张桌子上坐了下来。
老板是一个看起来五十几岁的老婆婆,虽然身上穿的粗布衣服已经很陈旧了,但却浆洗的干干净净,过半白发更是梳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
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老人,王凯想起他的奶奶,他奶奶就是这样的一个小老太。
每天看到她都是那付干净利落,头发梳的一丝不苟,还带着一副乐呵呵的笑容,好像她的衣服从来就不沾灰尘一样,好像从自己记事起奶奶就是这个样子。
想起奶奶乐呵呵的样子王凯就忍不住嘴角扯出一丝笑容。
公子,公子,你吃豆浆还是豆腐脑?哦、哦,婆婆,给我来一碗豆腐脑。
王凯心想,总算老婆婆没有也叫自己‘好汉’。
不一会豆腐脑就端上来了,白白嫩嫩的豆腐脑上面漂着绿绿的葱花,还能闻到香油和蒜泥的香味。
用汤勺将调料和豆腐脑拌好,入口滑嫩,葱香、芝麻香、蒜香、还夹杂着醋、细盐滋味。
现代都市用味精鸡精加转基因大豆搞出的豆腐脑根本没的比!一碗很快吃完,王凯就又叫了一碗。
两大碗的豆腐脑趁热吃下,因为冷而有点僵硬的手脚都暖和起来。
看着旁边老头和少年一边喝着豆腐脑一边吃着自己带出来的干粮。
干粮是黑黑的饼子,也不知是什么面做的,看他们明显有点舍不得喝豆腐脑的样子,估计是想把豆腐脑当菜好将饼子吃下。
想想除了赶集时,普通百姓家也不会专门做豆腐脑吃,就能理解了。
作为一个老烟民,饭后一只烟基本都成习惯了。
抽出一根到做豆腐脑的灶台上引火,烟抽一下没关系,火机可不敢随便往外拿。
可是王凯刚走到后面灶台外,就看原本正在招呼刚来客人的老婆婆撇下那两人,三步并两步的走过来挡住王凯:公子,你想要什么老身给你拿就是了,怎么能让你自己过来呢!王凯正奇怪这老婆婆的神色有点不对啊!不经意间看到那个在里面忙碌着做豆腐脑的身影,偏瘦的身体穿着一身宽大的棉袍,袍子虽然也是浆洗的干干净净,但补丁实在太多了点,头上带着北地男人常带的包头巾。
只有1米7不到的样子,但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也算高的了。
莫非是老婆婆的儿子?嗯,不错!做的豆腐脑棒极了。
就是这小子也太瘦了点,怎么穿着棉袍腰还那么细?<ahref=http://>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Hao123中文網[Hao123.se] 更新最快为了方便访问,请牢记bxwx小说网,bxwx.net,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