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王权革命

2025-03-30 17:46:53

也许会有人问,王权不是**吗,那还需要哪门子革命?但对于出身草根的礼萨家族来说,为了构筑家天下,的确需要一场革命!自从驱逐了卡加尔王朝的末代小皇帝,依照礼萨的本意,就是效仿土耳其的凯莫尔,建立世俗体制的共和国。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服膺什么民主制度,他就算是当总统,也是终身兼可遗传的。

之所以拟定共和制,最重要的目的无非一个,就是通过世俗制度抑制国内的宗教势力,尤其是对于像他这样出身寒微,与宗教界没有历史渊源的草根军阀来说,黑色传统势力对他的统治构成了极大威胁。

事与愿违,礼萨最终还是不得不向宗教界妥协,不取共和制而用王制。

虽然如此,但礼萨依然努力采取一切措施,尽力建设一个世俗化的新国家。

接连打出三张牌,第一张,托古牌,采古代安息王朝时期的帝号,自称自己的家族原本是显赫的巴列维王室后裔,巩固政权的正统根基,第二张,民族牌,改波斯国号为伊朗,把波斯的历史与古雅利安人相连接,并且藉由火神崇拜扶植本土的拜火教复兴,抵消伊斯兰教的影响,第三张,就是世俗牌,大规模的进行西化改造,并且进行文化革新,尤其是在传统服制上,严禁伊斯兰教的仪轨,禁止男子戴头巾,女子戴面纱等等。

尤其可恶的是废除了一夫四妻制,代之以双妻制,而且男人娶第二个妻子之前,还需要得到大老婆的首肯。

(小熊是个斯文人,行文至此也要破例说一句,安拉见证,惩罚想出这个主意的罪人!)其余方面,在外交领域,作为一个秉持民族主义的政府,礼萨同样采取了引进外来第三方势力,制衡传统敌人英苏的政策。

寻寻觅觅中,还是和同为雅利安人种的第三帝国最有共同语言。

从30年代后期开始德籍专家顾问开始大批进入伊朗,伊朗迎来了一个繁荣时期。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

随着二战爆发,礼萨国王好运算是到头了。

战争初期,由于有苏德条约的保障,伊朗的战略物资可以经由苏联运往德国,但到了苏德开战,德军逼近高加索。

身处四战之地的伊朗,一下子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虽然国王宣布中立,但是南边的英国,北边的苏联,还是要求礼萨交出在伊朗服务的大批德国专家,并与德国划清界限。

礼萨不肯答应这种有违国际公法的最后通牒,他的方案是把德国专家礼送出境,送往土耳其。

两下谈不拢,于是英俄联手,南北对进,直逼德黑兰。

礼萨被逼退位,流放英属毛里求斯群岛。

王位由他的长子巴列维继承。

至于是非之源,那批德国专家的命运堪称冰火两重天,一半被苏联俘虏送往西伯利亚,还有一半交给英国,流放澳大利亚。

战争时期,伊朗被苏英美三国共管,苏军在阿塞拜疆,库尔德斯坦扶植卫星国,又支持伊朗人民党(伊共)在内部搞风搞雨,英国在南部建石油公司,大发横财,美国人倒是文明一点,驻扎首都,公买公卖,但却喜欢在美军俱乐部里办舞会,泡波斯美女。

虽然当事男女两厢情愿,但此举惹得伊朗民间对美军的社会观感极差。

举个例子,如果给老实男人一个手刃仇人的机会,有下列三个选项,A,黑心无良的土地房屋开发商,B,克扣工钱,为富不仁的老板,C,横刀夺爱的情敌,你先砍谁?也就是这个缘故,初来乍到的美国,后来居上取代了英俄的传统江湖地位,在伊朗民族主义者眼中的十大恶人排行榜上,勇夺第一名。

至于新君巴列维国王的人生,则像一出戏剧般曲折离奇。

未继位时他是个出名的花花公子,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个二世祖,没人看好他的治国能力。

不成想,战后巴列维国王借助美英的势力对抗苏联,御驾亲征阿塞拜疆,扑灭了当地独立势力,接下来库尔德斯坦,胡泽斯坦也被一一平定。

大伙一看,咦,高衙内摇身一变居然成了豹子头。

由此他摆脱了尴尬的过渡人物身份。

但平息了外患,内部又起纷争。

一个更受西方青睐的首相,悄然出现在了他的身边。

摩萨台首相,典型的前朝旧臣,西化新贵。

摩萨台的父亲曾是卡加尔王朝的财政大臣,母亲是卡加尔王朝的公主,早在老国王礼萨废黜卡加尔末代皇帝时,他就投过反对票,因此在老国王时期一直被冷藏,但此君又有留学西方的背景,深受外国人的好评,在战后由美国人支持出任首相。

摩萨台实质上就是吃前朝的饭,办西方的事,一心要推翻巴列维王朝,实行西化共和制的代理人。

美国人摆明了支持他。

突破口是石油国有化政策。

摩萨台硬把一顶英国代理人的帽子扣到了巴列维国王的头上,50年代初,国王发动了一次不成功的兵变,想要铲除首相,失败后被逼出亡罗马。

眼瞅着王权衰微,共和将至。

结果天无绝人之路,苏联无意中帮了国王一个大忙。

就在国王出奔的次日,由伊人党策划的行动开始,他们推到了广场上的国王塑像,呼唤大民主。

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想重复当年苏共上台的故技,实现由封建国王---临时政府---苏维埃的三段式跳跃。

而摩萨台的本意,是由看守内阁平稳过渡到共和政府,伊共现在玩这种手段,摆在共和派面前就只有两条路,要么按伊共的节奏走,最后陪上自己的老命,要么与国王妥协,把所有的一切重新纳回王权轨道。

两害相权取其轻,第三天,在共和派的默认下,前天已被镇压的保皇党重获自由,再度进行王权革命。

烫手山芋重新回到了巴列维国王手中。

近代伊朗的革命之路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