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觉人生:陈逸飞传 > 第七章 大视觉文化产业(2)

第七章 大视觉文化产业(2)

2025-03-30 17:50:29

2004年夏天,陈逸飞在一次演讲中再次阐释和传播他的大视觉文化观,主张用大视觉文化观构筑大都市文化景观,用大视觉文化观提升城市的美学等级。

陈逸飞应邀在上海图书馆讲座中心作了题为新时代‘大视觉’之起步及前景展望的精彩演讲,全面传播他的大视觉文化理念。

陈逸飞在这次演讲中认为,视觉艺术不是仅仅指平面的美术作品,而是所有能看的艺术、能看的产业。

他认为,作为从事美术的工作者,我们有一种责任,即如何使我们在造型艺术中对美的悟性和创造,通过各种手段和载体,作用于社会,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使我们国家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使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更具竞争力,使我们的民族更有尊严感,这就是大视觉文化理念的本质涵义,这就是大视觉文化理念所追求的艺术理想和美学目标。

在这次演讲中,陈逸飞主要从视觉产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兴奋点、视觉理念对生存质量的决定性影响、建造中国视觉产业的硅谷这三个方面论述了他的大视觉文化理论。

陈逸飞认为,对于视觉理论的重视,并非是饭后余兴之事。

他认为,现在的中国,在视觉创造方面应该进入一个补课的时代。

他说,我们的许多产品在质量上并不逊于其他国家的,许多世界著名品牌的商品是在中国生产的,但很少有属于中国自己的品牌。

以全球的视野看,视觉设计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它能直接产生利润,会在国民经济产值上创造出无法估量的价值。

视觉艺术的力量不仅会对国民经济有所提升,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品位和文明程度的表达。

比如说城市的视觉形象,是我们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必须时时面对的,是一个强迫你去接受的视觉作品。

一个糟糕的视觉环境无疑是给我们和下一代建造了一所不好的学校。

陈逸飞认为,如果任凭视觉垃圾充斥我们的视野,那么就个人而言,我们本该有的审美敏感将会钝化,就国家而言,这对我们整个民族的审美趣味都将会造成致命的缺陷,从而丧失尊严。

也许我们已经注意到并体会到高科技带给我们的发展和进步,但在今天,视觉创造在经济发展和竞争中的作用和力量,绝对不亚于甚至正在超越科技。

陈逸飞认为,用视觉理念改造中国人,并不过分。

视觉理念不但能改造中国人的气质和文化品格,也会改变中国人的经济地位。

(参见诸葛尔《陈逸飞的大视觉》,《中国文化报》2004年5月18日)在陈逸飞的晚期,他的大视觉文化观在实践中逐渐获得了完善。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的理论指导他的实践,他的实践又丰富了他的理论。

他把一个城市看成一个整体的大视觉,认为一个城市就是一座视觉学校,是一个大的视觉学校。

现在来看陈逸飞过世前几个月发表的阐述大视觉文化观的《一个城市就是一座视觉学校》:一个城市就是一座视觉学校,是一个大的视觉学校。

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1980年从上海到纽约去,因为熟悉,我到纽约去,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震惊,虽然不一样,一个是大格局一个是小格局,但是从外滩来看还能看到一点小纽约的感觉。

但是也许从青海、甘肃去的,他会觉得一下子无所适从,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实际上就是一个视觉学校对你的教育。

所以我们要重视、保护、提升这个城市视觉学校本身的功能和它的质量,实际上就是我们在谈论的质量感。

(《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6月25日)陈逸飞认为,不同的城市就是不同特色风格的视觉学校,而不同视觉学校培育出来的市民也是不一样的。

上海这座大视觉学校与北京这座大视觉学校培育出来的市民就不完全一样,视觉的文化性格不一样,市民的文化性格也就不一样。

这样一来,各个不同城市的不同文化性格就显现出来,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城市的文化性格是历史沉淀的结果,但文化人在建设城市这所大学校的过程中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陈逸飞把毕生献给了他构建的大视觉艺术和大视觉产业。

距他病逝只有3个多月的2004年年底,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论坛上,陈逸飞发表了题为创意文化产业化的市场趋势的演讲,随即又就这个论题接受中国文化报实习记者唐韵的采访。

在这次演讲和访谈中,陈逸飞再次对他构建的大视觉文化理论进行了补充和丰富。

这次补充和强调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意产业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陈逸飞认为,现在很多学者或者政府官员在谈及创意产业时,都是从概念到概念,钻进了理论的胡同。

事实上,创意存在于所有的行业之中,所以应该在不同行业里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来提升艺术对经济的贡献和效能。

他认为,现在提的创意产业概念太空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