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视觉人生:陈逸飞传 > 第二章 童年少年的滋味(1)

第二章 童年少年的滋味(1)

2025-03-30 17:50:27

(1947年1月—1960年9月)1946年4月12日,陈逸飞出生的时候,1906年出生的父亲陈庚赉正好40岁了,1907年出生的母亲范雅芳也已迈进40岁。

算得上是中年得子,心情是喜悦的。

都说中年得子,孩子特别聪明,这个说法在陈逸飞这里得到了印证。

家中长子陈逸飞是家中的长子,他还有一个弟弟陈逸鸣和一个妹妹陈敏静。

陈逸飞后来在文化创造的道路上站得高走得远,与他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有直接的关系,与他成长在大上海也有重要的关系。

知识分子的家庭生活和家庭氛围,培养了陈逸飞的生活趣味和文化趣味,一开始就不平庸不俗气。

知识分子家庭的清贫境地,维持了陈逸飞身上长久的傲骨之气,不卑不亢,心平气和。

知识分子的良知给了陈逸飞善良,知识分子的沉浮给了陈逸飞荣辱不惊。

有一次淳子问陈逸飞所持的做人原则,陈逸飞的回答很简洁:善良,荣辱不惊。

还有……我想这两个够了,不要太多。

再问他交朋友的原则,他说:‘忠’字。

人家对我忠,我对别人也要忠,以心相待,不要欺骗别人。

(淳子:《陈逸飞的原则》,《读者》1995年第11期)陈逸飞的善良和荣辱不惊,使他在社会转型的诸多变化中能够顺势转型,并且作为潮头上的人引领着文化的转型。

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和变化,他都能平静对待,不卑不亢。

他认为他自己是一个蛮想得开的人。

无论是顺利,还是遇到困难,我都会积极地面对。

那种老是觉得生不逢时,又觉得别人只是运气好的人是我不太喜欢的。

我觉得现代人心态就应该开放一些,这一点无论对待生活和工作都一样。

好像对我来说,无论是做时装、办杂志、甚至以后还想办学校,我觉得我都在做我本行的事。

谁说我一开始是画画的,就一辈子只能画画了?现代科技进步了,也给艺术家提供了许多新的载体来传递美。

我知道有人觉得我‘不务正业’,我也不以为然。

更何况本来就是很私人化的行为嘛,我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吴萍:《陈逸飞,性格决定财运?》,《新民晚报》2001年9月21日)这种心态跟他的成长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大上海则给了陈逸飞博大的文化胸怀和文化气势。

上海的精明和雅致给了陈逸飞精细和高贵。

上海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给了陈逸飞世界性的文化眼光和艺术视野。

陈逸飞闯荡美国,很快就能与纽约的都市文化融为一体,这跟他是大上海之子有直接的关系。

我们说陈逸飞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因为他的父亲是一位化学工程师。

就对陈逸飞人生和艺术的影响而言,父亲和母亲都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父亲让陈逸飞学会了严肃,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就做一个人而言,父亲更多更深地影响了陈逸飞。

母亲让陈逸飞具备了趣味,优雅,幻想,富于美感;就走艺术道路而言,母亲更宽更广地影响了陈逸飞。

知识父亲作为化学工程师,父亲最大的特点就是严谨。

在陈逸飞的眼里,父亲的严谨有些近乎苛刻了,一个例子是,文革中父亲写检查,只要有一个字写错了,这一页就要重新抄写。

6个月的陈逸飞在父母怀抱中来到上海,父亲陈庚赉在上海钢铁二厂任化学工程师,逸飞和母亲就成了上海钢铁二厂的家属。

在大型国有企业(那时叫国营企业)工作,而且是工程师,这样的身份,这样的家庭,即使在50年代的上海也是不错的了。

知识分子的父亲,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影响了陈逸飞的整个一生,影响了他的整个艺术。

每当有人问起他人生成功的原因,艺术成功的原因,陈逸飞总是说,与父亲是个化学工程师有关,与自己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的背景有关。

如果你们和我接触的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我是个open的人。

我出道早,遇上各种问题的机会也多,不成熟,可以说跌打滚爬都经历过一点,好话坏话也听得多了。

所谓的坏话,其中有些很可能是真的,说明自己做得不够,所以凡事我总以一颗平常心去客观地平静地对待。

就说这次展览会,若不是玛勃洛画廊坚持举办,我也不会搞,总觉得自己以后的画应该会更好。

11年前在美国华盛顿的科克伦博物馆,我曾开过比这次规格更高的画展,当时我就告诫自己,要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

这跟我出身于一个极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的背景有关。

……我爸爸是个化学工程师,小时候,家中独多瓶瓶罐罐,我想我的人生就是从这些瓶瓶罐罐边开始的。

我很能吃苦,我也很能享受。

在作品上,我有点英雄主义;对待人生,我会像水一样平和。

画坛上,一代接一代,如果我拿这根接力棒跑得稍微快一点,回过头来,能在艺术史中留下哪怕是小小的一笔,就觉得自己已经对得起自己,对得起我们的同代人和历史了。

(晓戒:《大画家的平常心》,《世界时装之苑》1997年第3期)陈逸飞做人认真做事认真是出了名的,究其原因,他认为这是受到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

很多不了解陈逸飞的人,以为陈逸飞一帆风顺,这其实是一种误会。

要知道,这个知识分子家庭6口人吃一个人的工资,几近揭不开锅。

父亲顶了过来,长子陈逸飞也跟着顶了过来,并且跟着学会了生计,学会了人生。